代人工,降低对熟练工人的依赖,从而减少错误,提高精准度等等,好处有很多。
特别像是钢铁、机械等一些生产流程复杂的项目,如果只依赖人工操作,那么将很难满足大规模、高精度生产需求,所以机械自动化是必须的。
但以目前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来讲,马上达到国外的水平很难,先不要急着把机床和计算机结合,现在的计算机我认为没有达到控制机床的水平,就算勉强能达到,但整体下来的造价也很高。”。
对于这方面,李枭是有发言权的,他制造过机床,制造过计算机,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
“那你的想法是?”,闻言章教授也点了点头问道,这个问题自了解过计算机后,他就考虑过,也是认为现在就把计算机和机床结合起来,难度有些大,甚至结合的效果,还不如现在主流的自动化。
对此李枭这几天也查了不少信息,直接就道:“我认为要从电子化控制下手,我们可以通过电磁继电器组合实现简单逻辑,
不过我们首先要制造出自己的高精度传感器来,像是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位置传感器、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这些都很重要,
之后我们再配上继电器控制柜,或者穿孔带编程控制器,就能够初步实现自动化,不过我的建议是在穿孔带编程控制器上下功夫。”。
所谓的继电器控制柜,简单来讲就是一个电磁开关,给它的小线圈通一点电,就会产生磁力,从而就能吸合金属片,来接通或断开另一个大电流的电路,这样就能控制启停。
只要将几十甚至上百个继电器,一起装进一个大铁柜,然后在用铜线按特定逻辑连接起来,之后只要当传感器传来信号时,继电器就会发生反应,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利用连锁反应来控制机器动作。
虽然这种设计在后世已经被淘汰了。
但在这年代却算得上是工厂的“机械大脑”,电机启停控制、流水线节奏管理、安全保护、定时操作都需要靠它。
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话,继电器柜就是一种可“自动化逻辑”的设备,也算得上是自动化的1.0版,其自动化的逻辑很简单。
至于穿孔带编程控制器,就是属于早期的控制技术了。
章教授也了解过穿孔带编程控制器,他也是觉得穿孔带编程控制器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不过想要制造出穿孔带编程控制器就没那么容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