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听两人的交谈,李枭这才知道黄部长叫自己来究竟是做什么,不过自动化的研究,他感觉现在还是有些早。
李枭记得就算是国外,类似的结合也是1959年才出现的,是把计算机和铣床相结合,研究出了世界上首台数控铣床,之后在1960年的时候,小日子那边好像还推出了FANUC220系统。
成功解决了系统的高成本问题,推动了数控技术普及。
不过两种其实定位也不一样,前者是高性能定制,属于军用,是为了制造航空飞机研发的,后者更偏向民用。
至于在具体的李枭就不知道了,当时也没仔细看,本来他打算等到过几年,弄出性能更优的晶体管计算机后,再考虑和机床的结合,也就是自动化,现在只能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现在虽然晶体管计算机加机床也能实现数控技术,但成本就不一样了,不说这个年代,就说是后世。
三年前的技术和三年后的技术,价格也是不一样的,一样东西三年前可能卖一千以上,但三年后同样技术制造出来的东西,可能就值几百甚至更低。
在这个年代这种现象更是如此,差个两三年,价钱可能差出两三倍甚至更多。
李枭想这些的时候,几人就已经到了机房,在机房门外戴上脚套、头套,他们这才进入了机房。
当章教授看到机房内的计算机,就是愣了一下,有些疑惑的看向李枭几人:“这,这是计算机吗?怎么这么小?”。
被这么一问李枭也疑惑了,也是看了罗教授、黄部长两人一眼就道:“这是晶体管计算机,肯定比电子管计算机小。”。
“啥?你说什么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罗教授、黄部长没告你说嘛?”。
章教授倒是没在意李枭后面说的那话,而是嘴上喃喃道:“晶体管计算机,怎么可能?国外也是去年才制造出来啊。”。
看到章教授这副样子,李枭小声和黄部长两人道:“你们没告诉章教授这是晶体管计算机吗?”。
“我以为黄部长说了。”,罗教授道。
黄部长则是摇了摇头不好意思笑道:“没想起这一茬,你这直接就研究出了晶体管计算机,我这脑子里也就没电子管计算机那个概念,以为其他人都知道。”。
李枭一听就知道,这是弄叉劈了。
至于章教授现在的样子,李枭倒是没觉得什么,如果对计算机不了解人,或许不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