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会烟消云散。”
“喜悦易散,怨气难解。”
郭仪点头附和:“是啊……毕竟,天底下的百姓不是傻子,他们看的是米价、是赋税、是有没有乱兵扰民,是有没有苛吏压榨。”
“这些,都不是一柄剑能解决的。”
夜渐深,灯火如豆。
许居正府邸中,余香未散,席下诸人皆神情凝重,连连低语,不复白日官场的矜持威严。
案上文墨堆积,诸般奏本、律例、地方来报、民间杂章堆满书案,众人面前的清茶已冷,却无人察觉。
“那二位以为,”霍纲忽然开口,沉声道:“咱们大尧这位天子……除了手中这一柄剑外,是否还能提起笔来,治得这江山国政?”
话音一落,满屋皆静。
郭仪双手交握,低垂着眉眼,神色平淡:“老实说——我不乐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王之道,并非止于武功。”
“我见过太多英雄末路之人,一生骁勇,却败在治国安民之上。治军,可一将定万里;可治国,非一人可图谋,文治纲纪,需十年打磨。”
许居正轻叹一声:
“陛下这一年征战连连,从琼州起,到北境,再至上南村,确实功勋赫赫,威震四海。但……他有处理政事的底子么?”
“我等从政三十载,尚不敢言‘通达政术’。”
“陛下少年时便远离朝局,这一年又在外征战。他有几时,真正参与过朝政?”
“可如今,一纸年策诏,将由他亲书。”
“这份年策——将决定大尧今后一年的朝纲方向、律令革新、赋税修订、兵力整编、吏治肃清、疆域防御……甚至关乎一国兴衰。”
“他……真能写得出吗?”
屋中几位老臣皆是一阵沉默。
郭仪冷哼一声,道:
“他若不是武功卓绝,这皇位还能坐得稳?先帝要的,怕本就是一个能保江山之人,而不是一个能修法度、安民心的圣王。”
“若非这改风之责为历代天子之必举,谁又敢让这等‘剑锋’之人来定天下之律?”
此言一出,屋内再度一静。
霍纲摇了摇头,道:“话虽如此,可眼下的局势,不得不改。”
“民心动荡,朝野不稳。四王之乱方平,北疆那边,只怕,也不会一直这么平静。”
“若此时,陛下年策中再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