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拉。
老臣与内阁连下数道公文催促,但江南那边每次催一次,才缴纳一部分,实在不利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场众人听后,脸色皆变得阴沉。
这群江南官员显然是在与朝廷对着干,即便如今朝廷已更换江南数省的巡抚与布政使,依旧无济于事,江南地方势力实在太过强大。
但当下还不是与他们彻底翻脸的时候。
朱由校随后开口道:“郭爱卿,这些事情稍后朝廷再做处理,先暂且搁置吧。”
郭允厚也明白局势,随后接着说道:“启禀陛下,原本田赋占大明整体赋税的七成。
但如今经过商税改制,再加上天津、通州、登莱等地与东洋等国大力开展海贸,如今朝廷国库收入中,商税与海贸占据了三成,百姓田赋更是降至三成。
如此一来,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这也意味着今后大明将不再把田赋作为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
同时,大明皇家银行年后将在北直隶乃至北方数省开设分号,大量回收旧钱重铸新钱,今后百姓缴纳赋税也以新钱为主,如此便能彻底废除火耗银,杜绝贪官污吏从中获利,百姓负担又能进一步减轻。”
在场众人听后,纷纷称赞。至于剩下的四成赋税来源,大家都很默契地没有提及,原因很简单,基本都是通过查抄贪官污吏、株连九族获得,以及郭允厚发展副业所得。
朱由校也点头,笑着说道:“郭爱卿,辛苦了,赏双禄。”
郭允厚赶忙领旨谢恩。
就在这时,郭允厚赶忙说道:“陛下,如今北方商贸日益繁荣,老臣寻思着能不能把商税再往上提一点?”
朱由校闻言,顿时咳嗽连连,心说这个郭老抠还真是三句话不离钱,随即开口道:“此事稍后朕与诸位爱卿再共同商议,暂时先这样吧。”
郭允厚闻言,略带失落地领旨。
接下来,其他几部尚书先后进行工作汇报,传来的大多是好消息,众人听后都满心欢喜,朱由校也十分高兴,决定统一给大家加俸禄。
江宁仔细一算,发现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加了,不禁一阵无语。
御前会议结束后,众人都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唯有江宁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等人都走光了,朱由校见江宁还没走,有些疑惑地问道:“江兄,你怎么还不走?
是不是有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