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殿下,泰王殿下想托卑职向您打听一下,最近圣上可有递出条子?”
陈廉开门见山地问道。
皇子妃一怔,怎么都没料到陈廉是来找她打探这个消息的。
“这个问题,泰王殿下是不是找错人打听了?我又不是朝堂官员,怎知这机密之事。”皇子妃揣着警惕说道。
“王妃殿下,卑职与泰王殿下初来乍到,实在不知该向谁打听此事,万般无奈只好向您投石问路了。”陈廉仍在坚持。
皇子妃在沉默中开始犹豫。
其实她是知道的,而且几乎每个月皇帝递出的条子内容,她都会在第一时间获悉。
因为她的丈夫九皇子,平素最爱琢磨皇帝递出来的条子,试图从其中揣摩皇帝的心思,再尝试迎合。
只是九皇子的脑瓜子很一般,于是每次拿到条子的内容后,都会向皇子妃请教。
比如之前泰安府告急,皇帝从深宫递出的条子上,就写着“无安泰,应如何?”。
当时九皇子看到这段话,都不准备向皇子妃请教了。
因为他觉得这段哑谜很容易就能破解。
上半句“无安泰”,反过来就是“泰安无”,意思自然是泰安府危在旦夕。
下半句“应如何”,那分明是向大家征询应该如何平乱。
九皇子当即就准备草拟奏折,向皇帝举荐岳丈武南伯或者武南伯派系的史文杰,派他们前往东海行省平乱。
结果皇子妃知道后,立刻制止了丈夫。
她太清楚皇帝故弄玄虚的作风,哑谜怎么可能轻易被“低智商”的人看懂。
经过琢磨,她指出“应”字,真实的意思,指的是刚认祖归宗的前太子遗孤,孙英!
九皇子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照皇子妃的指点写了举荐这个皇侄的奏折。
果不其然,两天后皇帝就颁下旨意,委派泰王与赵白、贺庆风统领大军驰援东海行省!
有鉴于此,皇子妃堪称作为洞悉圣意的最强担当。
她之所以搪塞陈廉,只是在权衡利弊。
“王妃殿下,不瞒您,卑职与史文杰将军乃至同乡,此次卑职路过囚龙关,他还指点了卑职许多事,还说如果在京都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就向您寻求帮忙。”陈廉补充道。
“你与史文杰是同乡?”皇子妃诧异道。
史文杰出自武南伯府,与皇子妃也素有交情,现在陈廉打出这张感情牌,她不由心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