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廉仿佛没看见盛乔松的张扬炫富,偏头问道:“这本《蓬莱水工开物》听说过么?”
“听说过,没看过。”庞靖忠回道:“内容大概就是介绍一些与水有关的机关工具的技术原理,据说曾经的蓬莱仙岛孤悬海上,这方面的生产工艺相当高明。”
“这种典籍,怎么没被收入浩典阁?”
“因为不涉及修行,再说此书被翻来覆去的研究了上千年,里面的工艺技术都被世人研究透了,早已没多少价值了。”
庞靖忠咂嘴道:“而且,这本书到底是不是原本还不好说,看成色还挺新的,搞不好是誊抄版。”
誊抄版,并不能说是简单的复印盗版。
往往可能是已经参悟原本的人,又亲手重新誊抄了一本,并且也留下了自身的意念。
因此,妙荟手里的《蓬莱水工开物》,最大的价值可能就是作者留下的那一缕意念。
但几乎没可能与所谓的长生之法有关。
现在陈廉最好奇的是这场月旦评,将会以什么方式针对此书展开研讨辩论。
而妙荟显然早已做好功课,翻开书页时,朗声说道:“蓬莱仙岛也曾时常遭遇水患洪涝,因此对治理水患,书中也介绍了许多的对策方案,现在就有请有识之士上来,谈谈该以哪种手段解决如今的水灾。”
话音落下,妙荟看向了候在台下的几个儒衫和布衣。
很快,一个儒衫青年走上了台,彬彬有礼地向妙荟和台下拱手。
“在下云州书院的学子,向乐成,熟读四书五经之余,也曾钻研过墨门的典籍,因此对《蓬莱水工开物》也略有心得,那就由在下打了个头吧。”
向乐成做了自我介绍后,缓缓说道:“书中对治理水患的方案,主要是疏导、堵截、分流和筑造堤坝等设施,并讲究因地制宜,而如今泰安府那一带的水患,据在下观察,最佳的方法就是分流。”
“该如何分流?”妙荟问道。
“开凿运河!”
向乐成振声道:“泰安城依水而建,虽然有利于航运、吃水和农田灌溉,但只有这一条河流,每次遇到飓风,昊水的水位就会暴涨,对泰安城的威胁实在太大了,因此必须再从昊水上开挖出一条新支流疏导压力。”
“再一个,洪灾之后,灾民遍地,这时候巨大的人力没有用处,正好可以利用兴建运河的工程,吸纳无业灾民,以便做到以工代赈。”
闻言,台下不少人都击掌叫好,妙荟也微微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