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军区推荐杨国夫继任渤海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研究过后,暂时没有同意李振华的意见。渤海军区目前所辖人口1100多万,是人力资源最丰富的根据地,又是山东根据地中难得的平原粮食主产区,还是连接晋察冀根据地的桥梁,位置太过重要。山东军区不想轻易冒险,但同意李振华不在渤海时,由杨国夫代行司令之权。
山东军区成立之后,各主力部队之间在营以下进行了大量的人员交流,充分融合各部队,努力降低主力部队之间战斗力的差距。
陈师长要回延安总部了,李振华前去送行。见到他前来,陈师长很高兴。两人聊了很久,聊到了115师刚来山东时两人的初次见面,又聊到两人共同经历的陆房突围战,还有在鲁南的并肩作战。陈师长有些遗憾这次作战计划的流产,错失了与日军大规模较量的机会。
李振华言道作战计划流产是好事,可避免大量的伤亡。
陈师长愣了一下,然后又点了点头,赞同了李振华的观点。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陈师长最终还是离开了,望着逐渐远去的背影,李振华感觉有些萧瑟。陈师长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是一员难得的虎将,但本身存在明显的性格缺陷,在形势复杂的敌后根据地,能力显然不够全面。夕阳下李振华陷入了沉思,不远处来送行的罗司令、杨副司令静静的看着他。
山东军区刚成立,事务繁杂。李振华也脱不开身,他特意致电渤海军区各高层,要求他们紧密团结,服从命令听指挥,协助杨副司令经营好渤海军区。
作为参谋长的李振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山东军区命令组建军区直属战略机动兵团,兵团包括6个主力团,李振华调集了李福泽第1团、王吉文第3团,贺东生第6团,黎明第18团,胡奇才第20团,张仁初特务团。李振华对这6支部队进行集中整训,补充。山东军区有意准备以这支机动兵团为主力拿下苏鲁战区原防区。
苏鲁战区此时在山东已成无根之木,所属多支部队出现动摇,例如苏鲁战区鲁南112师334旅,山东保安第4师。司令长官于学忠已经决定退出山东,并已向军委会报备。苏鲁战区准备通过鲁南、苏北、淮北我军控制区撤退到安徽阜阳一带,与第5战区部队汇合。山东军区同意了于学忠的要求,并准备向他们补给了部分粮食和弹药。于学忠向我军移交了部分还未丢失的防区,两军各得其所。
目前占领苏鲁战区防区的日军第5、6混成旅团、吴化文部还在防区盘据。如果拿下此地,鲁中、沂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