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放弃。”
列宁的话语落下,会议室中弥漫着呛人的烟雾与沉重的沉默。
列宁的话,作为一国之领袖来说,确实无可挑剔。
但作为一个革命者,却无法令人信服。
因为这终究,是又一次的妥协。
“果然,正如托洛茨基所说,必须把列宁同志赶下去了么?”
在那些仍以革命者自居的布尔什维克心中,对列宁的不信任与反感,再度疯长。
“既然大家都理解了,那就进入下一个议题吧。”
看着布尔什维克们沉默不语,不再激烈反驳,列宁误以为自己的话得到了认同,他尚不知晓,在那无言的阴影中,对他的怨恨正在悄然生根发芽。
就这样,自大战以来从未有片刻宁日的俄国,又一次迎来了风暴的前兆。
......
“只要能镇压公社,哪怕只是暂时,也请解除对法国军队的武装解除命令。”
“威尔逊事件”见过一面后没多久,卡约再次出现在德、英等协约国代表团面前,低头以恳切的语气开口。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镇压巴黎公社最理想的方式。
对协约国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避免招致法国民众的仇恨和反感,也能避免直接介入;对法国政府而言,也能避免让联军开进巴黎的最坏结局。
顺带一提,放任“第二次巴黎公社”存在根本不是一个选项。
看起来很诱人、比如把法国分裂为“第三共和国”与“公社”两个政体的提议,同样也不在考虑之列。
本来就没有理由让公社继续存在,又谈何“分裂”呢?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汉斯都无法接受法国步上德国东西分裂那样的命运——那种情况只可能在二战后冷战那样特殊的局势下才会发生。
除非用电影或网游里才会出现的设定,搞出什么“王国对共和”的奇幻构图,不然德国,乃至英国、美国等国,都没有理由给他们留一口气。
“更何况分裂法国,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根本不会同意。因为一旦法国成为一个弱小的分裂国家,欧洲大陆上将无人牵制德国的势力。”
如果威尔逊还在状态正常,美国恐怕也会一样跳脚反对。
总之,接受法国政府的请求,是他们目前最好的选择,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法国政府的立场我们理解,但你们是否意识到,这么做可能违反了《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