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用心,都先将计就计一番。
“咳,这其实只是我个人的推测......但威尔逊总统,可能,是不是和法国做了某种交易?”
“什么?”
“你说什么?!?”
汉斯终于说出口的推论,引来了比洛总理与劳合·乔治的震惊怒吼。
毕竟这番话,几乎等同于指责盟友与敌方私通。
“......你确定?”
“目前只是些间接证据。但光是那些,也足够让人起疑了。”
面对小心翼翼、额头冒汗的格雷大臣的追问,汉斯如此回应。
说到底,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这次的事件,疑点实在太多了。
“首先,威尔逊总统竟然主动表示愿意对法国施以‘仁慈’,把北非留给他们,这就很可疑。为什么偏偏是北非?若真要仁慈,还有很多方式,比如减轻赔款等等。”
而威尔逊作为一个典型的金钱至上的美国人,他却主张必须向法国征收超过一千亿法郎的赔款,以补偿美国在美法合作中付出的代价。
顺带一提,这一千亿法郎,换算成美元约一百七十亿,换成马克则是大约七百亿左右。
虽然比起《凡尔赛条约》中法国强加的一千三百二十亿马克要少,但仍然是个天文数字。
‘说实话,这钱根本没多少希望能全数要回来。’
债务也得讲点现实,才能让人生出偿还之意。
此外,过高的赔款反而可能导致经济恶化。
英国财政部代表、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此次会议上的发言正是如此。
这话并没有错。
回想历史上战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导致德国爆发恶性通货膨胀,便可得知,如果法国的经济陷入困境,那对于整个欧洲经济来说只会是损失,而不会带来任何益处。
不管怎么说,威尔逊的行为充满了矛盾,而老练的政客劳合·乔治显然立刻听出了汉斯话中的潜台词。
“这么说来,阁下的意思是,威尔逊总统已经向法国保证将北非让给他们了?”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劳合·乔治首相。不过,如果美国真的向法国做出了北非的承诺,那他所要求的交换条件又是什么呢?”
威尔逊再怎么疯,也不可能毫无回报地去帮法国。
显然,是双方之间进行了某种交易,而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