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上吧,”张老师把戏服往王多余肩上披时,手在领口顿了顿,指尖避开绣花的凸起,像托着一捧刚开的牡丹,“再磨蹭,导演该来催了。”
凤冠往头上戴时,张老师的拇指抵着王多鱼的眉心,一点一点挪着位置,嘴里念叨:“偏一分都不成,上台亮起来,那点正才好看。”
系腰带时他弯下腰,指腹蹭过腰带内侧的暗纹——那是张老师当年学徒时自己的师娘亲手绣的小梅花。
张老师的手忽然轻轻颤了颤,像被什么烫了下,却把结打得更紧更匀,“这套戏服还是我当年年轻的时候穿过,当年登台,这腰带也得系三遍才放心。”
最后套上靴子,老李头拍了拍他的膝头,掌心的老茧蹭过缎面,沙沙响:“瞧瞧吧,咱们的大青衣。”
镜里的人立在暖光里,戏服上的金线在灯光下流转,眉眼间的神韵刚柔相济——眼波流转时,眉梢那点弯恰好挑出梅派的柔。
眼底那点亮又藏着戏台人的刚。王多鱼深吸一口气,脂粉香里混着老李头身上的皂角味,倒比什么都让人踏实。
他踩着靴底的厚绒往台口走,靴声敲在地板上,倒像是在数:一步,是老李头的暖;一步,是张老师的盼;再一步,便是千万双眼睛等着的,那出戏了。
小品环节同样精彩纷呈,本山大叔的《送水工》颠覆以往风格,用朴实语言打动观众。
郭东临、郭答、杨雷的《好人不打折》笑料不断。
《讲故事》传递中华孝文化。
黄红的《兄弟》让人感受到底层人物的善良与坚韧。
国外艺术也登上了春晚舞台,爱尔兰人的踢踏舞《舞之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终于轮到王多余登场了。
主持人李永热情洋溢地介绍道:“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一位特别的嘉宾——王多余!
他不仅是音乐界的新秀,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企业家。
他是1314网站的老板,这家网站也是今天晚上春晚互动环节的主要网络平台。
根据刚才报上来的统计数字,到现在为止,1314网站在线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亿六千万。
这些在线人数有1/3是国内的网友,剩余的那些就是世界各地华侨和华人。
在非典疫情期间,他更是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捐工厂,捐款总数以及物资达到了3.5个亿。
是国内疫情期间捐款捐物最多的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