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觉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十年后还作数吗?"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空气的笃定:"我给您描绘个蓝图吧,就从您最在意的互联网说起。"
"现在您看华夏,上网的人还没那么多,网速慢,能做的事好像只有发邮件、看新闻。”
“但我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原来实体店里的东西,通过网络卖给了个人,并且个人和商家之间并不用见面,就把交易的钱款结算清楚了。”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如果我大言不惭的告诉你不用五年,就会有人做出能让陌生人在网上交易的平台。”
“不是小打小闹,是能让农民把苹果卖给千里外的城里人,让工厂的零件直接对接小商户。”
“十年后,人们会用手机上网,不是现在这种笨重的翻盖机,是巴掌大的触摸屏,能在上面聊天、看视频、打车、甚至看病。"
王多余顿了顿,看着迈克尔微变的神色:"米国有硅谷,但我们国家有13亿人。等这13亿人里的十分之一、五分之一开始用互联网,您想想那是什么规模?”
“到时候,会有华夏的'亚马逊',华夏的'谷歌',甚至会有比它们更懂本土市场的公司。”
“但这些公司现在可能还在某个出租屋里,创始人啃着泡面写代码,他们需要资本看见未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王多余的话语震撼到了他,迈克尔的手指停在桌沿,没再动。
"再说说新能源。"王多余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现在大家觉得电动车是玩具,光伏板贵得离谱。”
“但二十年后,加油站会变少,充电桩会像现在的电话亭一样常见。”
听到这里迈克尔咧了咧嘴角,但是依旧十分绅士的没有王多余的话语。
此时的王多余根本就停不下来了,迈克尔觉得他此时在臆想,而王多余却是把自己重生前的世界现状,并没有多加夸张的讲述给了眼前这名米国人。
“到时候华夏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不是因为燃油车,是因为电动汽车。”
“因为我们这里有最完整的制造业链条,有政府对环保的决心,更有十几亿人对'干净生活'的渴望。"
说到这里王多余他笑了笑,眼里闪着光:"您知道吗?现在华夏的光伏企业还在为订单发愁,但未来,他们会把太阳能板卖到非洲、欧洲,让缺电的村庄亮起来。”
“我们要投的,就是现在看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