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个苍白的笑,目光落在窗外掠过的军绿色身影上:“我知道……就是妈和爷爷,昨天还在念叨‘瓜熟蒂落’,说动刀子总伤元气。”
这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挑动了王多余心里的弦。
他想起三天前在顾家老宅,顾老爷子手里攥着泛黄的历书,顾母红着眼圈抹泪,都在为“平白挨刀”心疼。
直到他把顾老爷子的家庭医生——那位头发花白却眼神矍铄的老教授请到家里。
当老教授和随行的产科主任铺开胎儿B超影像,用“肩难产”“子宫破裂”“颅内出血”这些术语条分缕析时,顾母的手帕才攥得更紧,顾老爷子的木制拐棍也在指间顿住了。
“爷爷选的日子准没错,”王多余捏了捏她的手,试图把自己的温度传递过去,“10月1号,举国同庆,咱们孩子挑这天来,以后生日都热闹。”
他嘴上说着热闹,心里却像揣了个铅球。
从决定剖腹产那天起,他就把公司所有事务甩给了助理,寸步不离地守着顾晓楠。
他记得医生说的每一个字:“胎儿预估体重超过八斤,产妇骨盆条件一般,自然分娩风险极高。”
那些医学术语在他脑海里幻化成具象的画面——妻子在产床上耗尽体力,孩子卡在产道里……他不敢再想下去。
10月1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护士就来做术前准备。
顾晓楠被换上蓝白条纹的病号服,头发用网帽束起,露出素净却毫无血色的脸。
王多余帮她整理衣领,指尖触到她后颈冰凉的皮肤,才发现她在微微发抖。
“别怕,”他俯身在她耳边,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我就在手术室外等你,一步都不离开。”
推进手术室的长廊格外漫长,白色的灯光在头顶连成一条模糊的光带。
顾晓楠转头看他,眼神里有不安,也有一丝依赖。
直到手术室的门“咔哒”一声关上,那道冰冷的金属门像一道分水岭,将他隔绝在未知的焦虑之外。
走廊里已经站满了顾家的人,顾老爷子穿着熨帖的中山装,手里依旧攥着那根拐杖,眉头紧锁却没再念叨时辰。
顾母红着眼圈,不停地搓着手,顾父也特意从广冬赶了回来。
几个亲戚低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寂静。
王多余靠在墙上,目光死死盯着手术室的门牌,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顾晓楠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