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回 花又兰忍爱守身 窦线娘飞章弄美
世间有些事看似难以做到,却总有重情重义之人,不论男女,偏能做成;人到了极难忍受的境地,也唯有重情重义之人,不论男女,方能坚守本心。为何会如此?只因情深义重之人能明心见性、至公无私,故而能守正出奇、行事合宜,不似庸人只图眼前、不思长远。
且说罗成与花又兰、张公谨、尉迟南、尉迟北等人出了幽州地界,花又兰在路上私下问罗公子:“郎君是先去雷夏窦后墓所,还是直接前往长安?”罗公子答道:“我打算先到长安上疏,等旨意下来,再去雷夏,如此岂不更好?”又兰却道:“并非如此。窦公主是个重情之人,当初与君在马上定婚,并非轻易许身。后来四方战乱,君无暇寻媒履行盟约,她未必会怪你薄情。如今国破家亡,这门亲事上无父母之命,下无媒妁之言,是该让她屈从于你,还是无媒苟合?所以她才写信托先姊转达,试探君家心意,归还箭矢以观察君家志向。从情理推断,这是郎君薄情,而非公主负心。如今若贸然以圣旨逼婚,非但不能让她感君之恩,反而会增其怒意。这种仗势逼情的举动,莫说公主不愿,即便我这乡野之人也于心不甘。郎君既是钟情之人,为何没考虑到这点?”
说到此处,罗公子忍不住落泪,双手握住又兰的手问道:“那贤卿有何良策?”又兰答道:“依我之见,如今该先以吊丧为名前往,一来看看她的举动,二来探探她的心意。昔日知己阔别多年,尚且渴望一见,何况郎君的意中人?倘若她言辞推托、心意难转,再以圣意促成,让她知晓郎君的不得已,感君之心,如此或许能水到渠成。”公子听罢赞道:“贤卿所言,可谓深谙人情!”随即吩咐张公谨等人直奔乐寿而去。
再说窦线娘,自听闻花木兰自刎的消息后,便与外界音信隔绝。每到灯前月下,她虽暗自垂泪,却也无可奈何。幸好有邻居袁紫烟和杨小夫人母子时常来闲聊,连女贞庵中的狄、秦、夏、李四位夫人,听说线娘是大孝女子,又因与袁紫烟交好,也常过来叙谈,稍解她的孤寂。线娘用窦太后赏赐的嫁妆,除了营葬用去一部分,剩下的托贾润甫在附近买了几亩祭田,让旧时军卒耕种。家中规矩严整,三尺小童都不敢随意放人进门。
一日,窦线娘与袁紫烟在房中闲聊,忽见一个身着军装之人掀帘而入,袁紫烟吓了一跳。线娘定睛一看,原来是金铃,便问道:“你回来了,花姑娘为何会有那般变故?你同何人一起来的?”金铃跪下叩首,起身说道:“前日吴良回来时,我已同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