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皎洁如白昼。李渊本就心事重重,被迫留在寺中本就无奈,哪里能安心入睡?他漫步在松树下,又来到僧房,问:“住持睡了吗?”五空急忙迎出来答道:“老爷还没休息,小僧怎敢睡觉?”李渊说:“月色这么好,不忍心辜负。”五空提议:“寺旁有一条平坦的山冈,适合赏月。请老爷去走走如何?”李渊欣然同意:“那太好了。”五空叫小厮提着灯笼在前面带路,李渊却说:“这么好的月色,不用灯笼了。”五空担心地说:“竹间小路崎岖,不好走。”李渊笑道:“我们带兵出征,常在黑夜里走山路,这一尺来宽的路,就算有花影竹荫,又怕什么?劳烦长老带路,不用其他人跟着。”五空领命,带着李渊前行。他们没有去白天喝茶的地方,而是从旁边的小门出去,沿着幽静的竹径,登上土冈。只见明月高悬,万里无云;殿角直插天际,塔影倒在地上。远处群山若隐若现,树木迷蒙一片,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村里的狗此起彼伏地叫着,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夜景。李渊观赏了一会儿,正要下山,忽然看到竹林对面透出一点微弱的红光,还传来吟诵的声音。李渊问:“长老是在做晚课吗?”五空回答:“因为夫人分娩,担心她身体虚弱,我已吩咐徒弟们暂停晚间功课。”李渊点点头。转过山冈拐角,出现几间敞亮的屋子。李渊停下脚步问:“这声音不像是念经啊?”五空解释道:“这里就是柴公子读书的地方,老爷白天看到的对联,就是他写的。”李渊听那声音洪亮有力,便拉着五空的手,轻轻走到读书的屋子前,透过窗缝往里看,只见灯下坐着一位美少年,面容白皙,嘴唇红润;一把宝剑横放在书案上,他正大声诵读,读的却不是儒家经典,而是孙武、吴起的兵法。读完后,少年拔剑起舞,神情潇洒,旁若无人。舞完剑,他把剑放在桌上,喊道:“小厮柴豹,拿茶来!”
李渊见状,悄悄走下台阶,心中暗喜:“天下太平的时候崇尚文治,世道混乱的时候需要武力。如今这世道,只念几句儒家经典有什么用?只有像这个少年这样文武兼备,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写文书,才配得上我的女儿。而且日后我若有危难,他也能相助。”走过廊庭,李渊对五空说:“我看这少年相貌不凡,日后必有大成就。我有个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端庄稳重,不爱多言,还没找到合适的夫婿,想麻烦长老做个媒人,让他和我女儿结为夫妻。”五空恭敬地回答:“老爷吩咐,小僧一定尽力。明早我就请柴公子来见老爷,老爷和他聊聊就知道他的才学如何了。”李渊说:“那再好不过。”随后李渊回到禅堂,五空也告辞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