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仔细端详纸条,上面赫然写着:“可笑,可笑,误杀反误告。胡闹,胡闹,老庞害老包。”总共十八个字。皇帝一看便明白,这分明是庞吉自己误杀了人,反倒想陷害包拯。再看字迹,隐隐有些熟悉,猛地想起忠烈祠墙上的题字,和这纸条上的笔迹如出一辙。不愧是聪慧过人的帝王,心中暗道:“看来又是那个人做的。他行事向来光明磊落,却为何总躲躲藏藏,不肯当面现身?实在让人捉摸不透。看来只能多催促包拯破案了。”
思索片刻,皇帝将奏折和纸条一同掷下,命大理寺彻查此事。庞吉见圣上从奏折里翻出纸条,顿时吓得魂飞魄散,那些联名上奏的官员也都暗自心惊胆战。退朝之后,庞吉偷偷拉住廖天成,惊慌问道:“这纸条到底是怎么回事?”廖天成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他绑刘三,就是为了把老师和我引开,好趁机把纸条塞进奏折里。都怪门生粗心大意!”庞吉连连点头,强作镇定道:“不怪你,这谁能料到呢?”
到了大理寺,庞吉自知瞒不住,只好如实交代,苦苦哀求文彦博帮忙在皇上面前美言。文彦博无奈,只得将庞吉畏罪的情形上奏。皇帝下旨:“庞吉罚俸三年,不得抵销;联名者罚俸一年,不得抵销。”同时又秘密传旨给包拯,严令限期捉拿在忠烈祠题诗、在皇宫杀人的幕后之人。
包拯领旨回到开封府,与展昭、公孙策商议许久,却毫无头绪,只能派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每日外出查访。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依旧毫无线索。转眼间,隆冬已至,新年临近,又匆匆过了元宵佳节。到了二月,包拯虽多次奉旨催办,却始终一无所获。好在皇帝对他信任有加,并未责怪。
这天,王朝和马汉商议:“咱们天天在外查案,满城皆知,反而不好办事。不如悄悄出城,换个地方碰碰运气?”马汉点头赞同,却又发愁:“出城倒是好,可该往哪儿去呢?”王朝笑道:“咱们随心而行,专往热闹人多的地方去,难道还往荒郊野外跑不成?”
两人换上便服,悄悄出了开封府,一路欣赏着春日美景。只见路上行人纷纷,有的佩戴香袋,有的手持鲜花,却不知都往何处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花神庙正在举行庙会,今日正是热闹非凡的正会期。二人心中暗喜,随着人流来到花神庙,四处游览。
庙后有一片开阔空地,搭着巨大的芦棚,里面整齐摆放着许多兵器架子。一旁单独设了座客棚,里面坐着不少人,其中有个年约三十的少年公子,浓眉立目,一脸傲慢,仿佛目中无人。王朝和马汉向旁人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