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与普通药材搭配,包装成"贫下中农滋补方",销量大增。
然而,同行眼红在所难免。镇副食店的刘老板看着自家冷清的柜台,咬牙向工商所举报:"红星代销店卖高价货,一根黄瓜比俺们的贵五分钱!"工商所王所长带着两名干事来查账时,三姑姑正在腌菜缸前忙碌,灵泉雾气在缸底凝成细小的气泡,使酱菜看起来更加鲜嫩。
"王所长,"三姑姑擦着手迎上去,袖口的灵泉护身符轻轻晃动,"俺们这酱菜用的是'三蒸三晒'老法子,成本高些..."王所长盯着腌菜缸,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清香——那是他老婆用的灵泉膏药味道。沈默轩上周刚送了他两贴,此刻正贴在腰上。
"老沈家人呢?"王所长打断她,目光扫过货架上的灵泉松木。虎娃适时出现,手里拿着公社副业组的批文:"所长,俺们是集体所有制,定价符合《农村商业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五条。"批文里夹着灵泉烟叶,王所长闻着味道,态度缓和下来。
查账过程中,虎娃在算盘上布置了"乱数阵",使工商所干事的计算总是出现误差。三姑姑则端出灵泉腌萝卜,爽脆的口感让干事们忘了继续追问。最终,王所长挥挥手:"以后注意明码标价,下不为例。"离开时,虎娃悄悄塞给他包灵泉黑木耳,说是"给嫂子补身子"。
杂货店的危机暂时化解,沈家却不敢大意。虎娃设计了"双轨价格体系":表面商品按普通价格出售,灵泉含量高的特供品只卖给信任的老客户,交易时用特定暗号——比如"问毛主席好"对应灵泉香菇,"革命到底"则是灵泉酱菜。
三姑姑很快适应了镇上的生活,甚至学会了用灵泉雾气辨别顾客的需求。某天,一位老太太扶着拐杖进店,三姑姑看她面色苍白,立刻在递给她的灵泉红枣里注入双倍灵泉能量:"大妹子,这枣子甜,多吃点。"老太太咬了一口,突然落泪:"跟俺年轻时在地主家吃到的一样甜..."
随着杂货店的稳定,沈家开始尝试拓展业务。虎娃在后院搭建了灵泉烘干房,表面是"废旧木料改造",实则用灵泉雾气控制温度和湿度,能将药材烘干时间缩短一半。二姐从纺织厂带回废弃的棉纱,三姑姑用灵泉浸泡后制成"保健毛巾",在杂货店兼售,很快成为紧俏商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深秋的某个傍晚,杂货店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县医院的王院长。他戴着口罩,目光在货架上逡巡,最后停在灵泉蒲公英前:"沈老太太,听说你这儿有...能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