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地,将常山国北部牢牢控制在了手中。
原本就混乱不堪的冀州,此时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各地的求救文书如同雪片一般,纷纷汇聚到了邺城。
审配坐在邺城的州牧府中,看着堆积如山的文书,头都快大了,愁得一夜白了头。
邺城虽是冀州的州牧治所,但地处冀州最南端。
各地的军情报到审配这里的时候,实际情况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袁绍还在东郡濮阳督战,审配又不敢完全做主。
只能急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连番派去了使者,请求袁绍回来主持大局。
自从幽州的朝廷军队发动攻势开始,他就有种不好的预感,觉得朝廷要对冀州动手了。
所以,审配第一时间就手书一封,将自己的猜测汇报给了袁绍,但一直没有得到回音。
他不得不多次派遣使者,每一次使者出发的时候,他的心中都充满了焦虑和无奈。
不知道袁绍是否能及时赶回,拯救冀州于水火之中。
另一边,徐晃率军直扑防守空虚的怀县。
怀县的守军本就兵力薄弱,面对徐晃的大军,根本无力抵抗,徐晃不费吹灰之力便攻了下来。
当王匡及其部将们得知老家被偷,顿时都懵了,一个个呆若木鸡,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不一会儿,怀县失陷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军。
三万大军瞬间军心大乱,士兵们一哄而散,只留下王匡与一众心腹寥寥数人。
万念俱灰之下,王匡拔刀自刎,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徐晃轻松夺取河内,大量的长安朝廷官员涌了进来。
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架构起了新的官府。
新官府的建立,让河内郡逐渐恢复了秩序,百姓们也看到了希望。
徐晃继续挥军东进,一路势如破竹,顺利地打到了魏郡重镇黎阳城下,将城池围了起来。
镇守黎阳城的,是袁绍的长子袁谭。
黎阳城依河而建,北靠淇水,南临黄河渡口,是连接河北与中原的咽喉要地。
城高池深,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又宽又深。
袁谭手下又有两万大军,兵强马壮。
原来的历史上,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后,攻打黎阳,也是费了一番好大的力气。
睿智如曹操,攻打黎阳城都接连打了好几年。
徐晃想要攻克此城,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