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
可哪还有人理会他们,几名西凉军甲士不容分说,架起二人就走。
不一会儿,两人的脑袋就被盛在一个盘子里端了进来。
董卓厌恶地挥了挥手,说道:“把这两个叛徒的首级悬于闹市,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知道和我作对的下场!”
司徒杨彪以“关中地区如今残破零落,如果无故放弃宗庙、皇陵,恐怕百姓会惊动不安。想要安定天下很难,但要想动摇天下却很容易”为由,劝阻董卓迁都。
太尉黄琬也觉得杨彪的话有道理,还指出以前王莽篡位、更始赤眉作乱之时,长安因战乱成为废墟,此次迁都应当慎重考虑。
董卓听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二人贬为平民。
司徒荀爽进谏道:“太师,若执意要迁都,天下百姓将会骚动不安。”
董卓却大怒道:“俺这样做是为了天下考虑,那些小民懂得什么,也配得上俺的良苦用心!”
说完,便下令罢免荀爽的官职,将他贬为平民。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专权,解除党锢,大肆提拔党人。
他还听从他人意见,征辟了名满天下的荀爽。
荀爽原本极力躲避,躲都躲不及。
但迫于董卓的权势,只得无奈接受平原相的任命。
还没等他走到宛陵(今安徽宣城),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
仅仅在职三天后,于十二月戊戌日就升任司空。
荀爽自被征召到位列台司之职,前后不过九十三日,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升官记录。
然而,就因为向董卓进谏迁都一事,他辛苦打拼来的官职瞬间化为泡影。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太原王氏的王允。
董卓进驻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并扩大势力,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力的官员。
王允敏锐地意识到,董卓的倒行逆施必然会成为威胁大汉朝廷的巨大隐患。
但考虑到董卓手握强大的军事力量,党羽众多且凶残毒辣。
他深知若是主动出击,与董卓公然对抗,无疑是自寻死路,无异于以卵击石。
于是,王允决定顺势归顺董卓,尽量迎合董卓的心意。
有时为了获取董卓的信任,他甚至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
实际上,他却暗中精心谋划、周密布置,为日后反董卓做准备。
董卓见王允既有才识,又对自己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