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却能让众人都主动让路,让她走在最前面,肯定是能说得上话的,就来行礼,解释道:“路上没了很多,原先五百多人,就剩下我们这一点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姑娘,你行行好,让我们留下吧,我们真的走不动了,大冬天的也没有野菜吃,饿死一半儿人了。
我们可以不要钱的, 能吃饱饭活下去就行。”
说着就要跪下,楚清音赶紧扶起来,“别,您这么大年纪了,跪我不是折我的寿吗?
竟然我夫君把你们领回来,我就不会见死不救。
大家都别看热闹了, 阿礼,你去库房搬一袋糙米来, 熬粥给他们先喝一碗儿。
晒柿子作坊那边不是有个棚子吗?大家都搭把手,用稻草给挡着四周,地上也扑上稻草,让他们先安顿下来。
今晚上来帮忙的都管一顿饭啊, 辛苦大家了。”
“阿礼媳妇儿客气了,帮着做点儿事儿,哪儿能吃你家的饭呢!”
嘴上这么说, 一个个跑的挺快的,吃了他家一顿,就少吃自己家一顿,只是帮帮忙而已,算不得什么的。
人都被带走了, 村里人也都忙起来, 这群人也都有了些活力, 能有一碗热粥吃就冻不死的。
结果比他们想的更好,棚子很大, 众人贡献了木头,先把四周围起来, 草席子裹上去,挡住了寒风。
之后闲下来,用黄泥稻草糊上去,就是茅草屋了。
木头和稻草裴言礼都给了钱的,这年头日子艰难,一捆稻草都有大用,都会很珍惜的收好了, 裴言礼不会白用人家的。
熬粥的大锅就放在棚子里面, 柴火烧起来,温度上升, 难民们都放松不少, 有火就有希望啊。
楚清音亲自指挥着,她则跟那个老者聊着天, 了解到了他们的基本信息。
老者是他们的村长,今年五十多了,瞧着跟七老八十似的。
他们的村子叫三元村儿,是江苏南边的蔡州府下辖的村子, 夏天的时候发了大水,整个县城都被淹了, 不得不逃难出来。
一路北上,原本是想去京师的,可是还有上千里路啊,他们想的太美好了, 南边的人是想象不到北方的寒冷的。
楚清音听着,他们的家乡像是湖南一带的, 冬天冷,但是不会结冰,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北边的冷,可是真的零下十几度啊,抖成筛子都不管用, 他们村儿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