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三层的水泥外墙楼房,比起医药公司新建那栋小楼,这栋文化局及其下属单位的办公楼就显得过于老旧和寒酸了一些。
这就是过去“多快好省”“大干快上”所留下的产物,是最为典型的那种赫鲁晓夫楼,粗制滥造,使用大量的预制板拼接而成,
毫无美学设计和建筑艺术的观念,只是一味追求降低施工成本,追求工期加快再加快,
把曾经在县城地标式的建筑物都建的跟火柴盒似的。
方信和杨湘宁从一楼门口走进了楼内。
不大的门厅内空空荡荡的,正面是一道向上的楼梯,向左右两边各伸出一条走廊。
两条走廊内又分布着十几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外形全都一模一样,而且门外也没有任何标识。
“到底哪一间是文化馆?”
方信左看右看,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分别,不由得站在当地有点发愣。
“要不,找个人打听打听?”
杨湘宁轻声提出建议。
看到临近的一个房间门虚掩着,便用手往那边指了指。
“只好这样了,你等我一下。”
方信把手中的大相框交给杨湘宁,杨湘宁赶紧小心的抱在怀里。
方信快步走到那个房间门口,正想敲敲门看看里面有没有人,
“吱……”房门摩擦的声音响起,从里面忽然走出一个中年人。
身穿灰色中山装,平头,戴着一副眼镜,年约三十六七岁,身上带着一股官气。
看到方信不禁一怔,疑惑的问道:“小同志你走错了吧?这是文物管理所办公室,目前跟外面还没有联系。”
听到这个名称,方信也不由得一怔。
他当然知道沂蒙县有个文物管理所,那是博物馆的前身,不过地址在丰华古街的深处,使用着一座明朝古宅的院子。
没想到在文化局大楼内还有一个办公室,而外面大门连个招牌都没挂上。
“同志你好,我是第一次进来,想请问文化馆在哪?”
方信礼貌的微笑问道。
“哦,那你走错了,文化馆在另一边走廊的尽头。”
中年人伸手向方信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好的,那谢谢啊。”
方信微笑道谢,转身走回到杨湘宁的身边,说道:“我问好了,文化馆在那边,咱们过去吧。”
两人刚要迈步,方才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正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