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作家
郭璞
小传:
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他博学有高才,注释过《尔雅》、《山海经》、《楚辞》等书。他又精通阴阳、算历、天文、卜巫。
西晋灭亡,他随晋室南渡。后因反对王敦谋反,被杀。他是南渡之际的重要作家之一,诗赋都很有名。诗传22首,以《游仙诗》14首为代表。
诗篇富于文采,抒情成份较浓,形象也较丰满生动,不像当时流行的玄言诗那样平淡寡味。但诗中宣扬的全身远祸的遁世思想,是有消极影响的。作品有《郭弘农集》辑本二卷。
郭璞的主要着作
《游仙诗》
原文: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蕃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释义:
这首诗主要是歌咏自己远行避世,追剧求隐逸生活,蔑弃富贵荣华的思想,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人生观中逃避现实,害怕斗争的消极因素,应当予以批判。
译文(参考):
繁华的京都是游侠活动之处,而山林则是隐士栖居之地。
豪华富贵何足为荣,不如在理想的仙境中隐居。
隐者渴了可以到水源处斟饮清波,饿了可以登上高冈采食灵芝。
灵溪足可以隐居盘桓,何必一定要升天求仙呢?
漆园有不愿做官的骄傲的庄子,老莱子因有求安逸的妻子而免官隐去。
进一步远行便能如龙之见,保中正美德;还居尘俗就要象触蕃的羊那样处于困窘的境地。
我要远行于人间尘世之外,长揖谢别夷、齐。
注释:
1、《游仙诗》:共14首,此为其中一首。一般的游仙诗专写想象中的仙山灵域,而郭璞的游仙诗往往自叙情怀,辞多慷慨。
诗中歌咏神仙实际上是歌咏隐遁,而歌咏隐遁之处往往见出作者忧生愤世之情。
2、京华:京都繁华之地。 窟:原意洞穴,这里是指游侠出没之所。 隐遯:隐居避世的人。 栖:山居曰栖。
3、朱门:红漆大门,指豪华富贵之家。 荣:荣耀。 未若:不如。 托:寄身。 蓬莱:相传为海中仙山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