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主要着作
《出师表》—2
译文(参考):
臣亮说:先帝(刘备)统一中国的大业未完成,就去世了。现在天下局势是(魏、蜀、吴)三国分立,而益州(蜀国)又处于困乏境地之中,这实在是存亡危急的紧张时刻。
侍卫陛下的臣子(我)在朝廷里毫不懈怠,忠于朝廷的我在外奋不顾身地战斗,追念先帝给的优厚待遇,想报恩于陛下(你)。
望您广开言路,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的心气。不宜随便看轻自己(不要自卑自轻,而要积极进取,完成先帝未完的事业。)说话不合道理,以致堵塞了忠谏之路。
皇帝宫里的侍臣和丞相府所属的官吏,是一体的;升、赏善、好,惩罚恶、坏,不应该有差别(不应该因为他们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不同)。
若有人做邪恶犯法的事情或做忠善的事情,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吏,断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廉明的政治;不应偏私,使宫内和府内的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是先帝选拔上来留给陛下的。
我以为宫中的事,无论大小都要和他们商量之后再施行,一定会弥补缺漏,有益无害。向宠将军的性格、品德和善公正,通晓军事,经以往试用,先帝肯定他行,经过众议推举他任中部督。
我以为军营里的事情,都向他咨询,必然能使军队内部和睦,好的和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所以使西汉兴隆发达。而亲小人,远贤臣,所以使东汉衰败。先帝在时,每次与臣谈论此事,都叹息痛恨东汉的桓帝和灵帝。(他们都因用人不当,信任宦官,致使政治日趋腐败,造成汉末大乱。)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指郭攸之、费祎、董允、陈震、张裔、蒋琬,他们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愿陛下亲信他们,则汉室的兴隆昌盛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是一个平民(普通老百姓),亲身耕作于南阳(今湖北襄阳县一带),在乱世中苟活下来,不求闻名、显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我出身低微、见识浅陋,屈身俯就于我,三次到草庐中看望、访问我,向我咨询当代的国家大事。因此我十分感激,从此我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失败,受任于败军之时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已经过去21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从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