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从此独揽朝政。
是年,受谪贬而居住于安州的前任宰相蔡确作《东盖亭诗》十章,梁焘、刘安世将诗滥加引申评论,竟指责其讥汕宣仁太后高后,更诬陷道:“方今忠于确(蔡确)者,多于忠朝廷之士;敢为奸言者,多于敢正论之人;以此见确之气焰凶赫,根株牵连,贼化害政,为患滋大。”高太后遂将蔡确自殿文殿学士贬为光禄卿,不久再贬为英州别驾,安置新州。御史中丞李常、侍御史盛陶也因未纠察蔡确而被改官。范纯仁为此而劝谏高太后:“圣朝宜务宽厚,不可以语言文字之间,暖昧不明之过,诛窜大臣。今举动宜与将来为法,此事甚不可开端也。且以重刑除恶,如以猛药治病,其过也,不能无损也。”继而又与尚书左丞王存一同劝谏赵煦,退出后再度上疏,力陈不应治罪蔡确之由。然而范纯仁的力谏终未奏效,相反吴安诗、刘安世却交章攻击他为蔡确之党,范纯仁遂力请免官辞职。次年,即罢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出任知颍昌府。
就在本月初,以刘挚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龙图阁待制王岩叟签书枢密院事。
朔党声势如日中天,一时无两。
神宗元丰五年开始推行官制改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撤销了中书门下,重新恢复了唐初的三省制度,设置了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三个三省长官。不过虽然框架和唐朝时期相同,但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宋朝的三省更像是虚职,且从不授人。二是仿照唐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侍中职权;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的职权。此次改革后,上书左右仆射实际上便成为宰相,同时也取消掉了参知政事,改为增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四位副宰相。元佑朝已有司马光、文彦博、王珪、蔡确、韩缜、吕公着、吕大防、范纯仁、刘挚等九位丞相。
而枢密院长官有时为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副职有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中签书枢密院事等。为了防范和限制,此时一般用文官来执掌知枢密院事,这促使宰相的权力超过枢密使。但总的来说,宰相和枢密使之间,自然是平级关系。
不过,在大宋历史上,却存在宰相兼任枢密使的情况,比如寇准等大臣,这说明在大宋皇帝心目中,宰相的地位要相对较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起这位刘相公,虽是朔党党魁,但与王家却颇有渊源。
嘉佑四年,三十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