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压住了,他也不管什么王爷、南山先生了,低头就大块朵颐,这么丰盛又这么美味,他可不能错过这饕餮盛宴。
养猪看似好像是农户的个体行为,实际上它与粮食的关系,简直就是国计民生。
一方面通过养猪业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为食材匮乏的老百姓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把他们从极度贫困中拉出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一个当权者如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那老百姓还有什么理由不拥戴他呢?
一顿饭吃完,桓恒的肚子不仅饱了,他也明白了为何宋衍在南陈国的声望这么高,正如圣人所言‘得道者多助。’
有了感悟的桓恒在最后陈述总结中,拨得头畴,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在宋衍手下当了多年门客的人眼看他要拿走了县令之官职,有人耐不住了,顾不得颜面,上前拱手阻止,“殿下,据说他是谯国人,还跟谯国国姓一个姓,这个怕是混进来的……”奸细。
桓恒见对方攻击他,不动声色,从容应对,“我确实与谯国国姓有源渊,可是难道每个跟某个国家的国姓一样,就是奸细?”
门客曾:“可你这样子一看就不似普通人,只有豪门贵族才能养出……”
“曾先生这是承认我有才华了?”
门客曾:“……我……”
众人都被他的话羞愧的低下头。
宋衍不耐烦的挥了一下手。
门客曾吓得直哆索的退了下去。
宋衍一看这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既然敢胡搅蛮缠了那就蛮缠到低,他还能高看他一眼,就这德性,谁敢把官职封给他。
门客曾一看到王爷这脸色,知道自己完了,以后怕是再也没办法混吃混喝了。
沈如意这一次提出的竟争上岗,还真是试出了门客们的斤两,如果没有桓恒,在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些门客跟文成镇的老百姓相比,肯定是要好很多,最起码有一点,他们都能读会写。
但有了桓恒,再看这些门客,也就做些抄抄写写之事,哪能领起一衙门之事。
最后,宋衍朱批了桓恒为文成镇县令,“但我要求,一年之内食粮产量达浮桥镇六成,同时把老百姓念叨的城墙修好,让文成成为名副其实的县郡。”
“是,殿下,下官定不负您所望。”
宋衍点点头,又宣布了县尉、主薄等名单,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