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
据说,天官能够赐福,地官能够赦罪,水官能够解厄,他们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古时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 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认知里,玉皇大帝似乎是天界最为尊贵的神灵。有人认为,他是由殷商时期地位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演变而来。
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的称谓,然而其阶位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
到了道宋时期,真宗皇帝宣称其远祖赵玄朗奉玉皇之命,向赵宋王朝降授天书。因此,真宗特意为玉皇大帝上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后来,徽宗又进一步加封其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提升了玉皇大帝在民间的威望,使得玉皇信仰广泛流传开来。
道教大多将玉皇大帝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认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责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
每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大多会举办“玉皇会”。
6. 文昌帝君。文昌原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视作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在汉代,它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尊崇的文昌帝君,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相关。
据传在幻唐时,唐玄宗为避乱入蜀,曾梦到张亚子显灵,还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躲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幻唐皇帝的尊崇,梓潼神张亚子从地方神成为天下普遍祭祀的大神。
道宋时期,梓潼神多次获皇帝加封,因其在预卜科举功名方面极为灵验,深得读书人的信赖。强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合二为一,称作文昌帝君。
强元、玄明以后,各地大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在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办“文昌会”。这些仅是道教所尊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它们大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