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鬼使神差的,她走了过去。
\n
架子上挤满灰的那个禁字已经看不出原样。
\n
和其他架子可以直接拿取不同,这个架子一眼看不到书籍。
\n
好奇心驱使,她仔细观察每一处连接处,发现一处地方明显有个干净的指印。
\n
她沿着指印微微用力按了下去,只听得“咔哒”一声,挡板弹开一条缝。她正欲查看里面的书籍,便听得门外侍卫向人行礼的声音。
\n
小心为上,忙将书架复原,回到临时搭建的书案边整理自己的东西。
\n
门缓缓打开。
\n
四皇子萧宗熙走了进来,似乎是没想到藏书阁还有人,他愣了一下,十分规矩地给沈俱怀行礼,尊称了一声:“皇姐夫安!”
\n
“四皇弟安!”沈俱怀没想到居然会是四皇子。
\n
打了个照面,自顾自收拾完东西便出了藏书阁。
\n
第二日,武举草案的折子便由张石鸣递到了皇帝案头,沈俱怀默默站在一旁。
\n
皇帝强势要求这次武举必须在六七月份时选出可用之才,张尚书一个劲打哈哈就是不接茬。最后这个差事自然还是回到了沈俱怀手上。
\n
能混到尚书的,自然不会是笨的,张尚书祖上原先也是三代仕官,到了他这一代才涉及军事,推行武举一事,连他这个当兵部尚书的都打心眼里不看好。
\n
原因有三,其一如今太平盛世,从军入伍捞不到什么军功,禁军、羽林卫这些天子直接把控的兵力,其中大多要职都被朝中文官的心腹占着,普通人进去难有出头之日;其二,老百姓也不乐意,若是农籍皆有田有地,衣食富足,改投军籍虽然能减免赋税,但减免不多,吸引力有限,若是商籍,捐官也成,可商人逐利,捐官捐到军营,无利可图;其三朝中局势,皇上虽然一言九鼎,但天下并不是皇上一人说了算的,如今文治定国,只要多数文臣不接受不采纳,这个想法很快就会扼杀在摇篮里,甚至不用扼杀,自己就会偃旗息鼓。
\n
但皇帝既然下了旨意,点了驸马来操办这件事,那么兵部至少要有个态度。张尚书今日同驸马一同来,就是表态来了,其他的他是一点都做不了。
\n
沈俱怀思前想后,史书上的方法再实用,也是结合当时的朝局,很多东西还欠缺一些与时俱进。
\n
皇帝读完她的奏折也并未点评,只简单叮嘱几句,让她好好干。
\n
若是寻常初入仕途的年轻人,也许会把这句辨不出情绪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