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望和岳邱刚登上火车的时候全国各地要去参加交流会的人也都在往鹭城而去。
而承办交流会的鹭城大学也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时一个工作人员焦急的找到负责人李得光教授,“教授,这位参会者没有写研究领域啊,该分到哪一组啊?”
数学有很多的分支领域,交流会的形式都是分组讨论,所以鹭城大学要安排会议室和座位肯定就得提前知道参会者的研究方向才能确定分到哪个组。
但是眼看着所有参会者的信息都确认了,名单上却有一个人到现在都只有一个名字,其他什么信息都没有。
李得光最近忙得天昏地暗,听了工作人员的话神情疲惫,“怎么回事?怎么到现在这个问题都还没落实好?拿来给我看看。”
工作人员赶紧把单子递上去,“这是后面临时加的,数学学会那边说会递详细资料过来,结果到现在都还没有给。”
李得光蹙眉接过单子一看,“原来是他啊,行,我知道了,你先把其他参会者安排好,我正好要去委员会找黄主任,先问问他意见。”
“好的。”
李得光等工作人员出去后才看着手中名单上的“陈望”两个字摇头苦笑,哎,谁能想到连发七八篇数学论文证明多条二级定理的陈先生不是教授,不是专业研究者,也不是数学老师,甚至连成年人都不是而是一个读初一的10岁孩子呢!
天知道当时数学应用报的沈知礼从江宁省带回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多么震惊,而且让他们感到更难以相信的是,其他报社投稿的几篇数学知识文章竟然也都是这个10岁孩子写的。
他们之前还可笑的觉得一个人写不了那么多稿子,猜测“陈望”是一群数学爱好者的笔名,结果事实比他们想象的更离谱。
李得光一边感叹一边快速穿好大衣拿上公文包出了门。
数学学会委员会主任黄复听了李得光的询问笑道:“我也确定不了,这两天几何部和代数部的两位部长还在争论这件事呢。”
看着李得光不解的目光黄复全解释道:“陈望现在成了数学学术交流会举办以来首位年龄最小的参会者,两位部长从中华科大回来之后特意去找了他发表的论文和文章,看完之后就争起来了。
几何部的齐振华齐部长说陈望发现了那么多几何二级定理,一看就是更擅长几何,所以要求分组的时候把陈望分到几何组。
代数部的吕远吕部长说陈望发表在其他报刊的文章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