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n
林见清与病人结束通话已经十点多了,这位病人是她刚回国的时候接到的一个患者,当时有严重的焦虑症状,治疗了几个月情况有所改善,前段时间离开了Z城,之后的治疗便都是通过电话进行。
\n
结束通话的时候病人说:“林医生,谢谢你,我以为离开了Z城会好一点,但是好像并没有。这边的阳光比Z城灿烂,但是气候没有那边湿润,我好像不是很习惯,我决定出去转转,多换几个城市,或许会有我喜欢的,等我回来了再联系你吧。”
\n
林见清例行公事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了一些叮嘱,最后想了想说:“换地方不一定能改变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走出来。”
\n
病人叹气一般轻轻笑了笑:“我知道呀,但是有时候,明知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也不想出去。”
\n
明知走进了死胡同也不想出去。
\n
挂断电话后林见清撑着下巴望着书房门口发了会呆,这段时间她经常这样,这是她以前几乎不会做的事。经过这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林见清基本已经不会再出现幻觉了,即便有时候会恍惚,也能很快意识到并清醒过来。
\n
但有时候林见清又不可避免的因此觉得痛苦。就像现在,她非常清楚且清醒地知道宣朵就在门外,可能在客厅可能在卧室,她一推开门就能找到,但是潜意识里她依然有强烈的确认冲动,同时又被另一股力量拉扯着不要那么做。
\n
给林见清治疗的医生是她在国外的导师推荐的,其实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导师就提过这件事。他们当时每学期都会有一个心理测试,不算考核也不计入成绩,相当于一次免费的心理诊疗,很多学生乐衷于“解剖”自己并将自己作为案例和同学探讨。林见清不算其一,她的报告结果一直很稳定。有次私下闲聊时导师说:“Mara,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我完全信任你的理性和专业。但是聪明人有时候也可以求助,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推荐一位我的朋友,她在临床上非常有经验。”林见清对此的回应是表达感谢然后一笑带过。
\n
这次决定找医生,林见清给导师发了一封邮件,导师没有多问就给她推荐了这名医生。医生是A国人,叫Alessia,恰好来中国访学交流驻地在Z城邻城,收到林见清导师的信息欣然接受了这次邀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Alessia就开门见山:“你可以不把我当医生,随便聊聊就行,你应该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我很少接同专业的生意,因为他们总是避重就轻善于伪装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