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一家老小,这么多年就守着这几亩薄田,要是能多开些荒地,以后的日子肯定能好过不少。”赵大兴奋地对妻子说道。
妻子有些担忧:“当家的,这开垦荒地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咱哪有那么多力气呀?”
赵大拍着胸脯说道:“怕啥!咱多叫上几个乡亲,一起干。再说了,听说朝廷还会派农官来教咱们新的种地法子,说不定能省不少力气呢!”
于是,赵大联合了村里的几位乡亲,在农官的指导下,开始开垦荒地。农官带来了新的农具,教他们如何深耕细作,合理施肥。几个月后,原本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肥沃的良田。
与此同时,在繁华的扬州城,商人们也感受到了商业政策放宽带来的变化。
“张老板,你听说了吗?朝廷降低商税了,以后咱做生意可就轻松多了!”一位商人兴奋地对同行说道。
张老板笑着点头:“可不是嘛!而且那些繁琐的手续也简化了,以前光是通关文牒就得跑好几个衙门,现在方便多了。这朝廷可真是为咱们商人着想啊!”
扬州城的集市愈发热闹,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交易往来频繁。
而在沿海的泉州港,朝廷加大了建设力度,港口设施不断完善。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往来于大唐与周边国家之间。
“大人,这泉州港如今是越来越热闹了,咱们大唐的丝绸、瓷器,在海外可是供不应求啊!”一位负责港口管理的官员向刺史汇报。
刺史满意地点点头:“这都是陛下和李泌大人的英明决策。咱们要继续做好管理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的农业和商业都取得了显着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攀升,百姓的粮仓日益充实。商业繁荣,店铺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为大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一日,李亨与李泌登上长安城的城楼,俯瞰着繁华的都城,心中满是欣慰。
李亨感慨地说道:“李爱卿,自推行农商发展之策以来,大唐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富足,国家昌盛,这一切皆得益于爱卿的谋划啊!”
李泌谦逊地说道:“陛下过奖了。此乃陛下圣明,顺应时势。大唐的繁荣,是陛下、诸位大臣以及天下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虽有成效,但仍不可懈怠,需继续完善各项政策,推动农商持续发展。”
李亨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欲进一步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