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
她好像看到了村长和领导商量拆迁,仿佛看到了厂房建成,她家被骚扰,那些人说要是没有她父亲,村里人早就挣大钱了。
在春梅的视角里,她精神错乱,看到了父亲来接她回家。
剧情基本就是这样,中间还夹杂了一些隐喻,比如村里的石像一直蒙着眼睛,比如春梅被分配到打扫石像时,精神恍惚。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在舆论与权力裹挟下的小人物的命运,也没什么爽点,没什么激烈的反抗。
若单说春梅的话,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语言。闭一只眼看到的世界和睁大双眼看到的世界没什么不同……世界本就没有意义,但拒绝沉沦。
故事最后,村里依旧贫穷,没有起色。
当然,剧情是这样,但是剪辑肯定不能这么剪。
这类片子,一般都是倒叙插叙,梦境与现实交织,制造一些错位的认知,从而强化荒诞感。那些没有名字脸谱化的村民,没有名字的孩童,都属于角色异化,更显荒诞。
剧本里着笔不多的“春梅对着大山呐喊,却听不到回音”隐喻了底层话语权的缺失;“打扫石像时候反复的恍惚与梦境”隐喻了官僚系统脱离人性的机械统治。
还有剧本里各种细节的暗示,永远听不清楚村民讲话的村干部,等等都可以深度解读一下。中间还有些封建迷信。
至于能拍成什么样,那就靠导演了。
拍下来卫希声的感受就是——新导演对自己的第一部片子是真的很上心,恨不能每一件事情都亲力亲为。
和褚良玉和章彻那种什么都不说,两眼一睁就是拍的导演来说,姜书岚的创作欲望极强,经常是白天拍完,晚上回去审片,有什么灵感就直接拉着卫希声讨论。
当然,也因为都是女生的缘故,相当方便,两个人先商量,然后第二天到了片场再和程卫东这个编剧讨论。
前期还好,中期慢慢就有些偏题了。
卫希声和程卫东对视一眼,程卫东示意,“你跟她说。”
“有时候想写的很多……就什么都写不好。”卫希声直接道,姜书岚想法很多,但这些不可能全部在片子里展现出来的。
篇幅是其次,“在我看来,电影都在讲不完美的故事,或者说,没有故事是完美的。”
姜书岚听懂了,她确实想法有点多,但是卫希声加程卫东这个配置,她确实心理压力大。
尤其……卫希声履历太辉煌了,目前卫希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