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n
“今我大军已至,蜀寇无能为矣,仲恭毋须忧虑。”
\n
毌丘俭不知该不该点头。
\n
骠骑将军说得似乎有些道理。
\n
但事实上,蜀军不来夺沣水大营,显然是认为渡河之后难以扛住骠骑将军援军的进攻。
\n
一旦遭败,蜀军大盛的士气就会开始衰竭,而魏军大丧的士气则会得到恢复。
\n
“司马公,右将军恐怕已被传首陇右,郭使君未必能守得住天水。
\n
“天水一旦失守,诸葛亮必挥师下陇,他若聚大兵于高陵,向南强渡渭水,则我长安粮道尽失,粮草难支两月。
\n
“我长安守军本就士气低迷,不堪大用,一旦粮道断绝,恐怕情势会变得更差。
\n
“到时,长安守军恐怕会拖司马公荆豫大军的后腿。
\n
“所以…是否要在诸葛亮来援前夺回高陵?
\n
“王扬烈已着人在霸陵打造攻城器械了。”
\n
荆豫大军刚刚速胜孟达,士气正盛未衰,若能一鼓作气夺回高陵,那么大魏就可以稳扎稳打。
\n
细柳营的炊烟已经升起。
\n
司马懿静静看着。
\n
从炊烟的分布规则与否,密集程度,能判断出来一些东西。
\n
“仲恭所忧确有道理,关中败军溃卒的军心士气确须提振一番,但往夺高陵,却是正中蜀寇下怀了。”
\n
毌丘俭为之一滞,不明所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