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来自东北的厂长急切地问道。
林峰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个流程图:“从原材料采购开始,每个环节都要有检验标准。比如这个电阻,我们不是看价格,而是看稳定性。宁可成本高一点,也不能用有问题的元件。”
“那利润怎么保证?”有人提出疑问。
“短期看成本确实高了,但长期算账,售后成本降下来,品牌价值上去了,利润自然就有了。”林峰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字,“你们算算,一台电视如果三年内需要维修两次,光人工费和配件费就要多少?更别说客户的信任度了。”
会议室里静了下来,大家都在认真思考。
“还有一点很重要。”林峰继续说道,“对员工要舍得投入培训。我们每个月都有技术培训,不是走过场,是真正让工人掌握技能。工人技术好了,产品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一位年轻的厂长举手:“林总,能不能参观一下您的生产线?”
“当然可以,但是有个条件。”林峰笑了笑,“参观可以,但核心技术资料不能拍照,这点希望大家理解。”
下午的参观让这些同行们大开眼界。生产线上的工人动作熟练,每道工序都有详细的操作标准贴在显眼位置。质检员不是在最后检查,而是在每个关键节点都要检验。
“这样检验成本不是很高吗?”有人问道。
车间主任王师傅笑着回答:“开始确实觉得麻烦,但现在习惯了。发现问题越早,损失越小。到了最后再发现问题,整台机器都要返工。”
参观结束后,不少人围着林峰继续请教。有人问技术改进,有人问市场开拓,还有人问人员管理。林峰都一一解答,毫不保留。
“林总真是古道热肠。”江浙来的明辉电器总经理感慨道,“这些经验都是您的心血,居然这么无私地分享。”
“大家都是做实业的,把国产电器的整体水平提上去,对谁都有好处。”林峰端起茶杯,“市场这么大,不是零和游戏。”
就在这时,秘书小张匆匆走进来:“林总,外面有几个人说是大公司的,想跟您谈合作。”
林峰皱了皱眉:“什么大公司?”
“说是松下的,还有飞利浦的,都是外企。”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外资企业主动上门,要么是收购,要么是挖人。
“让他们在接待室等着,我一会儿过去。”林峰对小张说道,然后转向在座的各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