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在圣人之道上。
数日前,他效仿前贤格竹探理,却只落得心力交瘁。
又尝试静坐澄心,欲摒除杂念悟道,结果仍是徒劳无功。
天理何在?本心何寄?此路已到绝境,进退维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守仁独坐石室,望窗外凄雨,万念俱灰,心如死水。
他感到已至穷途末路,再如何挣扎也无法突破那层壁障!
正当他心若寒冰之际,门外骤然响起爽朗笑声,瞬间划破死寂!
“伯安先生,久违了,看您气色,想来一切安好!”
王守仁闻声抬头,只见一位青衫客卓立门前,身后数人相随。
门口那人,正是赵凡。
王守仁站起身来,虽然没见过,却觉对方气度不凡。
“敢问阁下……”
赵凡笑道:“我叫赵凡,早听说过先生的名声,今天终于见到,实在荣幸。”
“这些是我的家人和朋友。”
王守仁赶紧抱拳,
赵凡又道:“伯安先生,听说你最近一直在思考‘格物致知’这事。”
王守仁听了一愣,随即答道:
“赵先生真是看得通透,这里面的道理我还没彻底搞明白。”
赵凡微微一笑,“其实圣人之道,从来不在远处。”
“先生,这个‘心’字,才是全部关键。”
王守仁想了想:
“心是人的主宰,万事发于其中,一切念头由此生发,这是儒家不少前辈常说的道理。”
赵凡答:
“你说的是基本意思,真正的关键还没抓住根。”
“有一句话,我请先生静下心仔细去体会。”
“天地很大,但只要念头向善,良知不丢,寻常人也能做到圣贤。”
王守仁心头一震,原本如雾团团围困的念头,仿佛一瞬间全都看得明白了。
“一念向善,良知不灭?”他轻声一遍又一遍咀嚼,神情中眼前亮了许多。
赵凡接着说:“先生格竹,格的是外物,找的是外理。”
“殊不知,真正的‘理’,不在竹中,不在物外,正在先生这颗心中!”
“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所谓格物,非格那外在之物,而是扫除自心私欲障碍,恢复心的本体光明,此即致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