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了,温不温和都是徒劳。
一想到亲兄弟已经反目,杨坚就是一阵疲惫。
别的兄弟不和还有缓和的机会,可是太子与兄弟不和,杨坚怎么看都无法缓解。
此时的杨勇其实不得父母的欢心,尤其是独孤皇后,对这个大儿子简直没一处能看得上的,早就在杨坚耳边吹风想换杨广当太子。
而相士来和给杨坚的几个儿子相面,说杨广贵不可言。杨坚心底也遗憾为什么最优秀的儿子杨广不是长子?
只是换太子兹事体大,事关国家命运,杨坚也不敢轻言废立。
太子和梵清惠带着四大圣僧离去,只剩下杨坚带着长孙晟留在了晋王府。
在杨坚出现以后,杨广的脸色依旧平淡,没有诚惶诚恐,比太子从容太多,也丝毫没有为这次冲突解释的意思。
杨坚没有向杨广求证石之轩到底在不在晋王府,和杨广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杨坚眼里,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占上风的从来就不是对错。有限的几次杨广和杨勇的正面对峙后,杨广的水平愈发突显,远在太子之上。这让本来就内心就动摇的杨坚,更加犹豫到底要不要换太子,换了以后会有什么后果。
杨坚指了指长孙晟道:“这是长孙将军。”
杨广点头道:“儿臣认识,在并州时就认识,只是离开并州后就再没见过。”
说罢冲长孙晟一抱拳,道:“长孙将军。”
长孙晟也向杨广行礼,道:“晋王殿下。”
杨坚道:“上次你说的剿灭魔门的计划,朕交给了长孙将军去整合各门阀世家的力量。”
杨广不禁讶然。
看来依着杨坚的内心是不打算替佛门出头的,可是杨广意外道出可以让门阀和魔门火并,却给了杨坚一个新思路,一个名正言顺削弱门阀势力的借口。
此时的杨坚正是威望的顶峰,高门大阀听着吓人,却没有和杨坚对抗的资本,即便算上还没有真正臣服的宋阀。
而杨坚和杨勇却没有向宋阀开口,不是怕指挥不动,而是考虑宋缺和梵清惠的私人关系,说什么这个人情都不能让宋缺得到。
而长孙晟虽说是个将军,却更像特务,一生都是在和突厥打交道,只手单拳瓦解突厥,不是一般的杰出,“一箭双雕”的典故说的就是他。
长孙晟早在北周时期就非常受杨坚赏识,要找一个适合这种江湖火并的人,非他莫属。
裴矩也够杰出,但不是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