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立刻进宫向皇帝奏报。
张成扬匆匆入宫,一路疾行至御书房外。他整了整衣衫,稳了稳气息,轻声求见。得到通传后,他快步踏入书房,跪地行礼:“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皇帝李云湛正伏案审阅奏章,听闻此言,抬起头来,目光沉稳而深邃:“何事?起身说。”
张成扬站起身,神色凝重地将米暄指使小吏让都水司准备两份公文,意图欺瞒淳亲王李云鹏一事,详细地叙述了一遍。
李云湛听完,神色微微一凛,手中的朱笔不自觉地停在了半空。他沉默片刻,缓缓放下笔,缓缓说道:“随米暄去吧,朕这个大哥多少斤两朕有数。对农事一窍不通,却又急于在朝堂上证明自己,确实可能引发诸多问题。米暄此举虽有欺瞒之嫌,但也是为了大局着想。”
张成扬赶忙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微微躬身,倒退着向殿门走去。待走到门口,他才小心翼翼地转身,轻轻带上了门。
而此刻的李云湛,在张成扬退下后,再次拿起了朱笔,却没有心思继续批阅奏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大哥李云鹏那急于求成的模样,还有米暄那稳重却又略显无奈的神情。
李云湛想着“不怕富二代败家,就怕富二代想证明自己”,思绪不禁飘向了明朝明英宗。
明英宗一心想要效仿先辈,建立不世之功,却因年轻气盛、急于求成,在司礼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自率军北征。他不顾群臣劝阻,对实际的战争局势缺乏深入了解和周密谋划,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自己被俘,明朝国力也因此遭受重创。这段历史殷鉴不远,大哥如今急于求成的行事风格,不正和当年的明英宗有些相似吗?
不过米暄也要敲打一番了,米暄虽出发点是好的,一心为大雍农事与百姓着想,
不过米暄也要敲打一番了,米暄虽出发点是好的,欺瞒亲王可以,但瞒着皇帝欺瞒亲王可不行。李云湛微微皱眉,心中思索着如何恰当地处理此事。米暄此举虽有其无奈之处,可这种先斩后奏、将自己蒙在鼓里的做法,无疑是对皇权的一种挑战。若不加以警示,日后怕是会有更多臣子效仿,自行其是,那朝堂的秩序必将大乱。
没几日,米暄正在农部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公务,就见一位颇为面善的老太监迈着碎步匆匆进来,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笑意,压低声音道:“米尚书,陛下有请,此刻正在御花园呢。”米暄听闻,心里“咯噔”一下,手中的毛笔险些掉落,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寻思着莫不是之前水利调配公文那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