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不是技巧,不是创意,而是那种与土地、与历史的深刻连接。
“能...能给我讲讲你的设计理念吗?“
张明宇的声音几乎是恳求的,他甚至是有种朝圣的心态。
叶晨看向张明宇,眼中闪过一丝欣赏,轻声道:
“你看到书屋的主结构了吗?我采用了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钢结构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让两种技术对话。
传统建筑讲究'天人合一',现代建筑追求功能至上。我的尝试是找到二者的平衡点——让建筑既满足现代使用需求,又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张明宇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个字,不时提出专业问题。两人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从材料选择到空间布局,从采光设计到文化符号的运用..
不知不觉,窗外已泛起鱼肚白。
“天亮了。“
叶晨伸了个懒腰,上次他这么秉烛夜谈还是和武英德老师,他笑着说道:
“你该回去休息了,走吧,我带你去吃点东西,然后你回去好好睡一觉。“
张明宇却精神抖擞,这一晚上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他对着叶晨回道:
“不,叶老师,我想现在就去看实地。你的设计图上标注的那些古树、老墙,我想亲眼看看它们与书屋设计的关系。“
叶晨从张明宇身上看到了年轻人的那股朝气,这是他曾经拥有过,却慢慢丢失掉的东西,虽然他身体依旧年轻,可是这么多诸天世界的游走,早就让他心态慢慢成熟甚至是变老,他拍了下自己的大腿,笑着说道:
“好!就喜欢你这种劲头。“
两人踏着晨露走遍凤阳邑的每个角落,叶晨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处细节:
“据村里老人说,这棵老槐树有三百多年历史,我的设计特意避开了它的根系;那面夯土墙是清代遗存,书屋的走廊会与之平行,形成新旧对话...“
张明宇的笔记本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录,他从未如此细致地思考过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往他的设计总是先考虑造型和功能,环境适应性往往是后期才考虑的调整项。
中午时分,两人坐在村口的有风小馆吃了顿便饭,谢晓春亲自接待的,还特意将别的客人引到避开他们的地方,唯恐打扰到两人的交流。张明宇看着对自己不吝赐教的叶晨,心中很感动,说道:
“叶老师,我想请你加入韶华书屋的设计团队,作为联合主设计师。“
叶晨筷子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