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清晨,总是从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吆喝叫卖声中苏醒。
城南,德胜桥头,这个往日里因为“赵氏奇香”而人声鼎沸的地段,此刻却显得有些冷清。
那家曾经名动一时的烤串店,依旧大门紧闭,门上的封条在晨风中微微晃动,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解封了封条为什么不扯掉?无非就是赵三郎懒,还说挂着也挺好看的。
就在距离“赵氏奇香”旧址不远的一个不起眼的巷口,那赵三郎新的“产业”悄悄摸摸地搭了起来。
只见巷口支着一张简陋的木桌,桌子后面坐着一个看起来憨厚老实的人——正是钱掌柜。他面前摆着笔墨纸砚,还有一本新做的账册。
桌子旁边,立着一块半新不旧的木牌,上面用歪歪扭扭却又透着几分张扬的毛笔字写着四个大字——“神行太保”。
木牌下面,还用小字标注着业务范围:“代客跑腿,同城速递,排忧解难,使命必达!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这便是赵三郎捣鼓出来的“神行太保”业务的第一个“营业网点”。
石头则带着十几个膀大腰圆、穿着统一青布短打,这是赵三郎特意让他们换上的,显得精神利索,也方便辨认的“太保”们,或站或蹲地分布在巷口附近,眼神警惕地打量着过往的行人,颇有几分“保安大队”的威风。
这些“太保”,大多是之前情报网里那些身强力壮、腿脚勤快的摊贩,经过石头这几天的“岗前培训”,一个个都憋着一股劲儿,准备在新行当里大展拳脚。
“都精神点!”石头压低声音,对身边的“太保”们训话,“咱们这买卖,做的是信誉,是口碑!第一单生意,必须做好!”
“是!石头哥!”“太保”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神行太保”的招牌虽然打出去了,但一连好几个时辰,连个上前询问的客人都没有。
汴京城的百姓,显然对这种闻所未闻的新鲜玩意儿还抱有疑虑和观望的态度。
跑腿?送信?这不都是自家下人或者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帮忙的事儿吗?花钱找陌生人办,靠谱吗?会不会是骗子?
钱掌柜坐在桌子后面,哈欠连天,账本上一个字都没写。石头和那些“太保”们也从一开始的雄心勃勃,渐渐变得有些无精打采。
“他娘的,这生意……不会就这么黄了吧?”赵三郎躲在不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