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团练之令下达之后,何腾蛟召集各地士绅,与堵胤锡、傅上瑞、严起恒、章旷、周大启、吴晋锡等一众官员士绅,订立盟约誓言。
将战马、船只、粮草,武备等全都整合起来统一管理,而后收拢团练之兵,整编为营,分守各地。
不仅如此,何腾蛟还命令麾下将校编练新军,整备待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崇祯十五年初开始,风云变幻之际,何腾蛟便已经是断绝了对于朝廷的供奉。
因为何腾蛟很清楚,河南、襄阳等地都在陈望的掌控之中,向北地运输的钱粮无论再多,都会被陈望找寻各种借口截留下来,不如就地发展武装。
事实证明何腾蛟的选择是正确的。
湖广并没有遭受灾荒,因此粮草丰足,武备也因为何腾蛟的整顿而颇为优良。
截至崇祯十五年,七月初时,在何腾蛟掌控之下的湖广已经拥有了超过五万人的兵马。
这些兵马并非是只存在于纸面之上滥竽充数的虚兵,而是实实在在分守在各地的正兵。
这些军卒最初成立之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卫乡土,因此战力颇为强悍,何腾蛟将大部分的税收都用于打造兵甲、训练军队。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在何腾蛟控制之下的湖广兵,逐渐得到了武装,半载之间,连破巨寇,境内大治。
湖广一时间政治清明,百姓安乐,治安颇佳。
“何大人不在长沙好好招兵买马,清剿山贼水匪,缘何突然驾临襄阳?”
陈望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转过头,缓缓开口道。
对于何腾蛟,陈望的心中并没有对于孙传庭、卢象升那般的敬重,因此口气之中多有些不客气。
何腾蛟神色如常,轻振袖袍,径直上前坐了下来。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进入襄阳之后就会被你麾下的耳目所察觉。”
何腾蛟没有回答陈望所说的话,而是转而说起了这几天的遭遇。
“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只是刚下了码头进了茶馆,便有甲兵相请。”
“巡抚大人,说笑了。”陈望笑了一笑,没有在意何腾蛟对于他问题的无视。“何大人这般身份,自然受万众瞩目。”
陈望轻敲案桌,身侧的甲兵会意上前,拿起了桌上的茶壶沏了一杯茶放在何腾蛟的身前。
“巡抚大人日理万机,我也有军务在身,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