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陈望只在襄阳城中的宅邸内住了半旬的时间,便又重新回到了城南的军营之中。
不过这一次,陈望并不再是孤身一人。
马玉瑛一身戎装,就坐在陈望的近侧。
石柱宣慰司给的嫁妆,最珍贵的并不是产自西南山珍锦缎,而是三千名从六大宣慰司之中层层选拔而出的精锐白杆兵。
土司兵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军纪严苛,伍法齐整,凶悍顽强,同进退、共生死。
军旗一动,绝地仍前。
这三千名白杆兵,人皆披甲,带弩背盾。
一般的白杆兵,穿的是多层纳缝棉甲,或是精制的皮甲,只有少数的精锐才会身穿铁甲。
而石柱给予这三千白杆兵,却有千人都是穿着铁甲,余下两千人都是穿着精制的皮甲。
甚至连脚上穿的,都是皮革制成的皮鞋。
要知道,大部分的土司兵穿的一般都是多层麻布和稻草织成的草鞋。
能穿皮鞋,都是军中的军官与各家土司的亲卫。
石柱宣慰司的意思很清楚,他们不会置身事外,他们愿意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汉中镇身上。
在马祥麟传来的书信之中,甚至请求陈望能够派遣数营兵马进入六大宣慰司的领内,同时还请求陈望可以派遣军事教官进入各宣慰司帮助训练军队。
甚至马祥麟还将六大宣慰司的赋役黄册抄本以及布防图都送了过来。
六大宣慰司治下的百姓有多少,各宣慰司所辖的兵马有多少,在何处布防,在何处设卡,在何处有碉堡,陈望现在俱是一清二楚。
中军帐内,胡知礼站在陈望的旁侧。
这些时日,他并没有在军中休息,而是在审阅将六大宣慰司递交而来的赋役黄册。
“六大宣慰司领下共有战兵七万三千人。”
“其中以石柱宣慰司兵力最多,战力最强,有兵马两万八千余众。”
“其次为永顺宣慰司,有兵马约一万三千人。”
“保靖宣慰司有兵马八千余众。”
胡知礼,从手中的文册之中抽出一张,放到了陈望的面前,而后接着说道。
“永顺、保靖两大宣慰司宣慰使皆为彭氏宗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