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全场文武百官,包括朱标在内,无不震惊失色。
连朱政也微微一愣。
此时,
农田边寂静无声。
众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老朱竟下达如此严厉的旨意,赐死李善长并满门抄斩。
要知道,李善长是开国元勋之一,功绩堪比萧何!与之齐名者,仅有中山王徐达、常遇春!连被誉为“赛张良”的刘伯温都稍逊一筹。
毕竟李善长是最早追随老朱的重要谋士。
淮西老乡老朱,无论爵位、地位还是资历,都远超刘伯温。
李善长不仅是淮西功臣中的领袖,更代表着庞大的利益集团。
然而,这位德高望重、位列群臣之首的人,却遭老朱赐死。
大家听说锦衣卫包围韩国公府,带走李鸾之事,还以为老朱已放过李善长,既往不咎。
为何现在又旧事重提?
许多人认为,即使老朱一向果断,面对地位崇高的李善长,也会有所顾虑。
因此才未痛下杀手。
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误解!
老朱毫无顾忌,说赐死就赐死。
依旧是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洪武皇帝。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给出的罪名竟是“胡惟庸余党”。
李善长被指控图谋不轨、谋反作乱,这简直荒谬至极!胡惟庸早已身死多年,哪还有什么余党?这分明是强加罪名!
难道皇帝真的独断专行至此,仅凭莫须有的罪名就要杀害国之重臣?满朝文武怎能心服?天下百姓又怎会认同?史书如刀,难道他不怕留下千古骂名?
蓝玉、傅友德、王弼等淮西武将闻言无不震惊。
皇上此举显然不念旧情,毫无顾忌。
那接下来该轮到他们了吧?
此念头一出,淮西诸将瞬间感到一阵头皮发麻,浑身战栗,满是惊惧。
朱标亦是骤然变了脸色。
他虽深知父皇心意,但也明白,任命朱政为征倭主帅之举触怒了李善长等人,招致强烈反对,这让父皇心生不满。
若非如此,上次早朝时他也不必站出来调和气氛,生怕父皇盛怒之下真会动杀机。
然而今日,他极力劝阻却无济于事,父皇依旧对李善长等人紧咬不放,手段竟如此激烈,实在令人费解。
即便父皇有意扶持朱政在军中的地位,也应有其他更温和的方式,何必搞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