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情真意切,既阐明了父亲的处境,也安抚了朱政的情绪,堪称劝解典范。
然而,朱政听罢却面露异色,心中疑窦丛生:难道父皇尚未察觉问题所在?如今并非父皇反对出征倭国,而是另有隐情……
朱政刚想继续说话,朱标便兴奋地站了起来,笑道:“孤就知道你不会犯糊涂。
既然这样,赶紧随我觐见父皇,向他老人家认错。”
朱政却苦笑一声:“殿下误会了,祖父确实要出征倭国,但不让我同行。”
“什么?!”朱标震惊地看着他,“怎么可能!父皇怎会如此草率?”
思索片刻后,朱标皱眉问道:“其中难道另有隐情?说清楚,父皇为何突然做此决定?”
朱政点头道:“祖父起初也不赞成征伐倭国,后来得知倭国种有土豆这种高产作物,才改变了想法。”
“土豆?高产作物?”朱标疑惑不解,“这土豆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竟让父皇心动?”
“亩产四十石。”朱政答道。
朱标听后,惊讶得瞪大双眼,难以置信。
亩产四十石?这简直不可思议。
大明虽多种粮食,但最好的年景也不过三十。
如今竟出现亩产三十石的作物,实在匪夷所思。
朱标难以置信地问:"父皇会信此事?"
朱政坚定点头:"千真万确。
"他指向已开垦的田地,说道:"这是土豆,已证实亩产四十石,仅三个月即成熟。
倭国有更多高产作物,但其民未识其利。
故祖父决意征伐倭国,为的是获取这些神粮,让大明富足,百姓免受饥馁之苦。
"
朱标倒吸冷气,震惊不已。
父皇亲证亩产四十石非虚,且只需三个月。
一年岂不可种两季?如此,他梦寐以求的大明盛世便近在眼前,这难道不是天佑?
朱标呼吸急促,激动难当,搓手不止。
良久方平复。
朱标微微吐气,努力平复心绪。
接着目光灼灼,沉稳道:
"孤记得,倭国据称乃我华夏后人遗脉!"
朱政虽有所准备,仍吃了一惊。
这态度转变得太突兀,竟还搬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倭国是我华夏后裔?"
见朱政面露疑惑,朱标略显窘迫。
但倭国盛产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