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众人皆附和点头。
这事儿就像割韭菜一般,哪能老在一地反复薅?得让韭菜喘口气儿好好长,隔段时日再动手,这样也不容易招致朝廷的关注,还能悄悄发大财。
提到朝廷,忽有一人冒失插话:“说到朝廷,诸位可有听到风声?听说他们打算派大军攻打倭寇,说倭国遍地金山银山,还有一种亩产几十石的神粮?”
“听到了,去年就有消息从应天府传来。说是那种叫土豆的神粮确实存在,产量令人咋舌!至于什么倭国的金山银山嘛,就不得而知了!”
“这么说来,朝廷真的要发兵征倭咯?具体啥时候行动呀?我们是不是该提前通知倭人一声?”
“谁知道呢,咱们距离应天府那么远!就算出征了,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动静,怎么通知?”
“唉,只能指望倭国那些家伙自己警觉点了。别真被打惨喽!不然到时候明军一扫平,禁海令取消,咱们又找谁去赚钱?”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默默为远在异国的倭寇祈求好运,盼着他们能熬过大明的打击。甚至巴望着明军惨败收场才好!
外人若不知情,恐怕会以为他们是倭寇同党而非大明子民呢!这倒不足为奇,趋利避害乃商贾天性。
自古以来,但凡国家遭逢巨难,除了极少数心存善念的商人,其余的无不是只顾自身利益,从未有谁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大义牺牲。爱国?开玩笑,那值几个钱?
“罢了,这些事我们管不着,想多了也没用。”
那时,交易之际,不妨顺便提醒那些倭寇一声!”
领头的范老听了,摇摇头,阻止了大家的闲聊。
随即,他像是想起了什么,目光闪烁地道:“不过,这事倒让我想起了点事!
在大明,我们若想长久富裕,甚至摆脱商人的卑贱身份,恐怕得好好培养几个读书人,送他们去当官才行。
这样一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到那时,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并立即附和。
商人的顶点在哪里?
先秦时期的吕不韦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偷钩者被杀,窃国者称侯!
要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仅有财富远远不够。
没有权力的话,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要真正有地位,保持富贵,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