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禁露出赞许神情。**司占地广阔,达数百亩。其中**与火器生产分设区域,且所有厂房均非木质结构,而是采用专筑城墙的糯米石灰建造,显然为防患未然。更令人称道的是,**司秩序井然,规章齐备,所有工匠必须留宿于此,连家眷亦居于此地。不仅衣食住行齐备,还有学堂供孩童启蒙教育。与其说是官署,不如称作小城更为贴切。而最为核心的是火器制造有着严苛的规定。
每一个匠人在制作兵器时,都会在自己的工段刻下独有的标志。一旦发生故障,例如炸膛或失灵,就能依据这些标记找到相关责任人。轻则受罚,重则被处死,甚至满门抄斩!可以说,这样的严苛规定使得每位匠人工作时都格外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政饶有兴趣地转了一圈,仔细查看了各种武器。他对各类火器尤其感兴趣,像是火龙出水、万人敌、火箭炮、洪武手铳以及拐子铳等,几乎每种都看过,并让人演示操作。看着那震耳欲聋的场面,他仿佛回到了未来的世界。
如此观摩了好一阵子,朱政算是过足了瘾,也对明朝火器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就在此时,他注意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正坐在桌旁研磨一些天然形成的颗粒状物。
朱政略感惊讶,随即上前询问:“老人家,您把这东西磨成粉是做什么用?”
老匠人抬头望向朱政,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这时,身旁的太监听到动静,赶忙上前说道:“这是骠骑大将军,宫里来的贵人!你好好回答,别失了礼数!”
“是!”老李应声答道,接着解释说,“大人有所不知,这种东西燃点低,容易导致火器爆炸。所以我才要把它弄成粉末,确保安全。”
朱政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此时的大明仍停留在使用粉末的状态,尚未发展到颗粒化的阶段。虽然他对历史所知有限,但对颗粒状火药的优势还是略知一二。粉末火药极易吸湿,不便携带,遇雨便失效,这显然是个重大缺陷。而颗粒火药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显着提升了威力,因为它的颗粒形态能让氧气更好地参与燃烧,使火力更加集中且持久。
然而,眼前这位老李显然对此并不了解。
朱政心中暗忖,此番大明之所以对**缺乏理解与适应,或许正源于其认知及惯性使然。眼下并无特意打造颗粒状的**,而自然形成的此类产物,在实际运用中与粉状物并无显着差异,反倒可能因不易掌控而引发危险。这让老李等匠人误以为颗粒化**不够可靠。此外,**司的规定严苛亦是一大原因,每位火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