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祭台,摆着香案、铜炉和供品。这是要举行祭祀仪式,因为自古以来,国家大事离不开祭祀和战争。在古代,农耕关系到国家稳定,为了祈求丰收,今天的仪式必不可少。
明太祖朱元璋特意命令礼部筹备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国家祭祀,祈愿上天保佑大明江山,盼望今年土豆能有好收成,同时也期望明朝今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希望借助土豆的力量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使大明王朝繁荣昌盛、国运长久。仪式开始后,文武百官站在祭台下庄重站立,表情严肃。朱元璋带着皇太子朱标走向祭台,但刚走两步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着台下的朱政招了招手:“麟儿,你站着干嘛?快来我们这边!”此言一出,在场所有官员无不惊讶万分,就连朱标也无奈地摇头苦笑。要知道,这样的国祭意义重大,能陪在皇帝身边的只有太子,因为皇帝代表天意,只有太子可与其同享神圣职责。然而如今朱元璋竟让养子朱政一同参与,实在令人费解。难道他对这个捡来的儿子偏爱至此?还是朱政另有特殊身份?
朱政听到召唤愣了一下,随即快步上前,与朱元璋父子共同登上祭台。一名礼部官员宣布吉时已到,要求皇帝行香礼。朱元璋拿起檀香点燃,默默祝祷后插入香炉。朱标和朱政分列两侧,神情专注。接下来的祭祀程序复杂且耗时较长,朱政站在台上无所事事,便开始观察台下的官员们。文官中除了年迈的中书舍人刘三吾,其余如兵部尚书茹瑞、刑部尚书暴昭等人都正值壮年,而多数低级官员则是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这种现象背后有何原因……
除了老朱多年来如割草一般,一次次清肃官场之外。
最为关键的,要数朱政推行的薪资体系——基础俸禄加上绩效奖金,辅以严格考核与定期淘汰制度,成效显着。
这批年轻官员身体力行,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内卷!
那些倚靠关系或资历上位、年迈力衰的官员们,被逼得叫苦连天!
然而,无形中却极大提升了大明政务效率。
几年过去,官场风气已然焕然一新。
再不是那种无所作为、只求自保的心态。
如今占据主流的是全力以赴、拼命努力的态度!
整个官场焕发勃勃生机!
这让老朱与朱标都极为满意。
朱政想到这里,不禁莞尔。
接着,他将目光投向武将那边。
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凉国公蓝玉。
巧的是,蓝玉也在注视着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