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如我刚说的那两幅画,即便同为嘉庆官窑粉彩,哪怕它是孪生瓷,但因为传承不同,收藏者的身份不同,价格同样会天差地别……”
\n
林思成敲了一下底,发出“咚”的一声,“更何况,你这款还不对!”
\n
赵修能听的极认真,初时,他还没觉得,但林思成突然说款不对,他才猛的醒悟:这上面的“大清嘉庆年制”,不是原款?
\n
再细一想:林思成刚敲的那一下,声音好像……有点沉?
\n
眼睛“噌”的一亮,像是电打的一样,赵修能站了起来,有样学样,伸手就敲:咚咚……咚咚……
\n
声音确实有点沉,好像……还有点闷?
\n
赵修能的眼睛瞬间睁大,又敲了两下:“底好像好厚……哈哈……林老师,好像是后加的?……”
\n
方静闲后知后觉:“这是修复过的残器?”
\n
林思成顿了一下:其实底不厚,也不是残器。而是为了改款,将原底磨掉了一半,又用磨下来的老瓷粉重新烧了一片底,粘了上去。
\n
因为中间有胶物层分隔,并非一体,所以声音传导时会形成间隔,敲起来就不如原底那么脆。
\n
但补的是真好,肉眼几乎看不出来。若非这玩意太少见,辩识度又太高,后加底的手法又太熟悉,连林思成都有可能骗过去……
\n
转念间,林思成叹了一口气:“外销瓷!”
\n
赵修能和方静闲恍然大悟。
\n
明清两代,官窑均出口瓷器,像青、五彩、粉彩、珐琅瓷,等等等等。
\n
同样的材质,同样的工艺,以及同样的工序,甚至是同一批工匠,同一座窑炉……烧出来的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