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当然,存在即合理:定窑工的整体刻法不适用耀州窑,细节处却可以参考:比如刻划并用,主辅线结合……”
\n
“其次,定窑刻胎的深浅渐变,致使刀痕处的积釉变化形成的明暗对比,以及印刻结合的纹填充,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n
林思成有条不紊,边讲边刻。
\n
起初,好多人还抱着戏谑的心态,心想这小孩胆挺正,架口更正:就看了三天,就敢给他们比划?
\n
你要是只讲定窑,那无所谓,虽然有过系统性的了解,但相对有限。但你要讲耀州工,那不就是班门弄斧?
\n
但渐渐的,就笑不出来了:林思成对于耀州工理解有多深,他们不知道。但这会的定窑刀,用的是真好。
\n
一是快,而且不是一般的快,比划时还快:一刀下去,就是一刀泥,从未有空刀的时候。
\n
依旧极准,就信手往下那么一切,深度控制在毫米级,前后不错0.1。
\n
关键的是,依旧那么随意,并没有见他有多认真,有多专注。甚至是一边刻一边讲,仍旧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n
班不班门了,弄不弄斧了?
\n
来,有本事来班一个……
\n
包括刘东也一样,虽然开始的时候脸色不好看,但基本趋于“倒要看看你能玩出什么样”的心态。
\n
但随着林思成一刀比一刀快,一刀比一刀准,黑着的脸渐渐愣住:定窑的线刻法。
\n
光见他刻……线呢?
\n
从头到尾,林思成都只用一把刀:刻地子是这把刀,切边也是这把刀,描叶脉、瓣纹,依旧用的是这把刀?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