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项卓越的制度。
它既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又是一个促进疆域扩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华夏文明初兴时,地盘狭小,正是靠一次次分封,一场场征战,才不断拓展疆域。
特别是西周建立后的大规模分封,影响更为深远。
原本很多地方并不归周所有,但通过此次分封,让华夏文明更快传播、发展,华夏的疆土得以进一步扩展。”
七国混战之后,秦终于吞并其余六国,为了巩固集权统治,始皇废除了古老的分封体系,改行郡县制度,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这无疑是一项极富远见的举措。
自此以后,无论何人坐拥皇座,都会把统一视为终极追求。
它让这片土地即便历经硝烟与纷扰,依然能重新聚合,愈发辉煌。
然而项羽实行分封,引发楚汉鏖战;刘邦建立汉室后虽设郡县却仍行分封,结果又酿成七国之乱;晋代则有八王之祸。
因此,后世**渐渐觉悟,分封时仅予虚名而不授实质领地。
直至当今圣上,同样广封亲王,终致靖难之变……
由此观之,分封制似乎该被淘汰。
毕竟它已不合时宜,不仅阻碍发展,更常致内乱频发。
不过……我并不认同。
因为后来者大多未能掌握分封制的真谛。
分封并非简单地将已有疆域再行分割。
真正的分封制,需要在未完全掌控的新土上施行,借此拓展版图,增强实力。
他把自身掌控范围以外的土地,分封给了诸侯王。
让这些诸侯王带领部属和兵卒,前往荒芜之地,逐步开拓疆土。
而他们所开辟并建立起来的地方,在名义上依然归属于周天子!
后来那些效仿者,却是在已有土地上施行分封。
这种方式显然违背了国家统一的趋势,难免会造成各种问题,显得不合时宜。
陛下若能将藩王们派遣至边远之地,这分封才真正符合古制。
也是对分封制度核心价值的准确把握。
与大明现有体制相结合,定能相辅相成……”
分封制竟能如此解读运用?
偏殿内,朱元璋与朱标听罢韩成之言,都觉得甚是新鲜。
朱元璋早年确实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在稍有地位后,便在马皇后鼓励下,抓紧一切时机充实自己,求知若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