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朱元璋听罢点头称是。待韩成详细介绍完汪大渊的事迹后,他立刻决意要将此人纳入麾下。哪怕汪大渊已然辞世,也要设法寻觅其后人。
这般人才,市舶司万不可错过!
"有关市舶司与海外贸易的事,我能讲的都在此了。
若以后还有新想法,我会再向大哥和圣上禀报。"
韩成沉思片刻,确定无遗漏后便结束了对市舶司的讨论。
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太子朱标都觉得获益良多,却又感觉言犹未尽。
然而韩成已如此表态,朱元璋也不便追问。
回想此次谈话,他意识到从韩成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仅知晓了解决缺糖之法,还一并理清了西南治理的头绪。
西南之地远离中原,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民风剽悍,原本就易生祸端。
再加上元朝统治遗留下的诸多弊病,情况愈发棘手。
自己虽已攻占西南,但要使其稳定下来,仍需耗费巨大精力。
一旦处理不当,极可能成为第二个西凉,长期动荡,消耗国家资源。
如今韩成提出在西南发展制糖业,并将其与**生产及对外贸易结合,
竟使得众多难题迎刃而解!
不仅缓解了缺糖问题,还让当地百姓有所收益,与朝廷利益相辅相成。
尽管制糖业无法惠及每一户人家,但能达到这般成效,已然十分难得!
一旦韩成提到的那些事务,在西南那边顺利落实,即便日后仍有叛乱,规模也定会十分有限,难以掀起大的风浪。
西南不仅不会消耗朝廷的资源,反而会为朝廷创造巨大的财富。
真是妙极了!
比我自己构想的西南治理策略,要优秀无数倍!
看似**无奇的一招,竟然解决掉了我所有的顾虑。
更何况,韩成还提及了许多关于市舶司建设及海外贸易的见解。
此次前来,实在值得!
朱元璋此刻确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过多年读书的感受。
即便是刘伯温尚在人世,怕也是想不出这般妙策。
“岳父大人,您现在是否觉得,准许我和有容在一年内完婚,是极为划算之事?”
正沉思于自己允许韩成与有容年内成婚并未吃亏的朱元璋,听罢微微一惊,这小子难道掌握了读心之术?
稍作平静后,他装出挑剔的样子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