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璋的心情好了不少。
这时,刚解散的群臣又被重新召集起来。
朱元璋朝大殿走去……
此刻,殿内的众臣满是困惑,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多久前刚结束早朝,皇上却又突发奇想,再次召集群臣。这种念头,臣子们虽在心中暗自揣测,却无人胆敢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群臣之中,户部尚书最为焦虑。最近几天,他被圣上的异常举动折磨得焦头烂额。上次突然下令派兵攻打女真三部时,他就够头疼的了,好不容易处理妥当,如今皇上又不知所措,莫非又要搞什么名堂?若是如此,他这个负责实际事务的官员恐怕难以应付。
但问题是,即便不堪重负,他也无法辞官,因为一旦皇上觉得他在故意对抗,后果将不堪设想。经历过空印案和胡惟庸案后,明朝官员对朱元璋的雷霆手段早已心知肚明,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所谓“刑不上大夫”,到了这位开国皇帝这儿,不过是笑话罢了。
片刻之后,朱元璋步入大殿,随着宦官尖锐的声音响起,整个殿堂气氛骤然凝重。行礼完毕,未等众人喘息,他便直截了当地颁布了一项新政策:今后,百姓手中的废纸币可无偿兑换新币,无需支付任何手续费。
此言一出,群臣瞬间沸腾,内心狂喜不已。
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不仅让普通百姓头疼,连这些官员也被折腾得够呛。毕竟他们的薪水有一半是用宝钞支付的。
洪武时期的官员工资本就不高,再加上朱老板喜欢用这种不太靠谱的宝钞来结账,这就让那些不**的官员日子过得很拮据。
为了应对宝钞贬值,也为了避免宝钞破损后兑换还得破费,这些官员通常都不存钱,一拿到薪水就赶紧把宝钞花掉,换成了实物保存。
如今朱元璋下了这道命令,以后他们就不用那么着急把钱花出去了,终于可以安心储蓄了。
当得知朱元璋召集众人是为了公布此事时,户部尚书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这下子,他那为数不多的几根头发算是保住了。
他和其他几位官员一同夸赞皇帝英明,对朱元璋在此时发布这样一道旨意感到由衷喜悦。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猜测,这是朱元璋自己突然想通了呢?还是有人劝服了他,促使他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转变?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许多人便迅速否定了最后一种可能性。他们深知这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