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有多强。
在这个时代,简直无人能及!
而且,永乐时期的龙江宝船厂相较于现在,技术水平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想到这里,韩成对如今龙江宝船厂的实力更加确信。
无论是造船技术还是航海技术,大明此时都已具备相当的水准。
欠缺的只是视野和惯性思维。
只要自己能引导大明从海外带回丰厚利益,打开这条通道,让更多人得以获利,那么这条路就很难再被封闭了。
想到龙江宝船厂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后,韩成脑海中涌现出更多想法。
韩成心中暗忖,若能用得上郑和,那对洪武年间的海事活动定有莫大助益。但他略一思量便觉神情尴尬,因这会儿的郑和虽已出生,却尚未更名为郑和,而且身处西南而非金陵。
据后人推断,此刻的他恐怕已被平定西南的傅友德、蓝玉等人擒获,能否保全身家性命尚难预料。在这个时代,战败者受宫刑乃寻常之事。
韩成向朱元璋禀报称:“臣想起一人,现居西南,年纪尚小,唤作马和。恳请陛下派人寻访,若有此人,请务必保全,切勿施加酷刑。”
尽管不知少年时期的马和能否参与航海,但其日后成就让韩成心生怜惜之意,只愿尽力护他周全。
“马和?此人为何引你重视?听闻他日后似有一番作为。”
韩成脸上刚才的微妙变化,全被朱元璋看在眼里。
朱元璋本来就对韩成的想法充满好奇,此刻听他提及马和,立刻顺着话头追问。
韩成开口道:"这位马和,在我大明的历史上可是鼎鼎有名,名声远超诸多皇室成员。"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朱元璋等人的强烈兴趣。
"他曾率领庞大的船队,多次远洋航行至西洋,总共出海七次,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这一壮举在历史长河中意义非凡,同时也为大明带来了大量海外财宝……"
难道我大明竟有如此人物?
朱元璋听完后既感到震惊又有些欣喜。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不对劲。
"我们不是颁布了海禁令吗?为何后来还有人敢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船队出海?这是哪个败家子,把我的命令当成了耳边风?"
——————--
宋玉致看到这一幕,顿时忍俊不禁,笑意盈盈,眉宇间尽显得意之态。
王权对此早有预见,洪荒世界中奇异生命数不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